比尾巴说课稿

时间:2022-07-31 12:47: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比尾巴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尾巴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比尾巴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尾巴》第二课时。根据教材内容我抓住了两条主线。

  趣:本课以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语言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

  一年级学生又刚学完拼音不久,识字、课文朗读都只是初步,这样的文章刚好适合他们阅读。由于还处在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期,孩子较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理解力还不足,可他们想象力丰富,有着自己的童话世界,抓住这一点我决定抛开成人的眼光,俯下身倾听孩子的心声,以“趣”为主线,用故事串连全文,让他们扮演裁判的角色参与到故事中,与文本融为一体,同嬉戏,共呼吸。同时我结合孩子喜闻乐见的比赛、游戏等多形式活动去设计课堂让这节课充满童趣,让孩子在快乐中感受语言带给人美好感受。

  情:这是一首充满人文气息的儿歌,里面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的兴趣。

  孩子的心是细腻的,情感是丰富的,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抓住这人文情怀,我设计多种情境,让孩子去帮助不识字的小猴,让孩子到动物身边去体验,环环相扣,不断提升孩子的人文素养。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巩固生字词,会写“云、公”两个字;正确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背诵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初步培养孩子收集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通过游戏、比赛等趣味性活动,感悟体验文本内容,让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孩子观察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和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其中教学重点是朗读,难点是读好文中问句。

  二、说教法: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我注意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字词复习与朗读巧妙融合在一起时饱满而富有深义地读,在故事场景中饱含深情地读,在带头饰表演、唱《比尾巴》歌曲等活动中趣味地读。多种形式结合,课堂上书声琅琅,课堂上读读议议,互动交流,真正奏响了“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本节课读这一教学重点。

  2、情境教学法: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李吉林说“儿童是情感王子,人小情多。”本节课通过故事串连的形式,让孩子扮演裁判、比赛选手,参与到故事中,引导孩子用体验、感悟的方法进行学习。播放动物尾巴视频,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体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闻,激活情感。

  3.多媒体演示法:

  在复习生字词,探究动物尾巴,播放再现文本内容的动画,看图猜课文游戏等环节,利用现代化教学这一优势,缩短时空距离,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1、举一反三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举一”即揭示规律,掌握方法。“举一”提供模式,“反三”按图索骥。在引导问句时通过演示动物尾巴,激疑导出问句后,让学生抓住规律,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总结出其他问句。趣味背诵中,头饰上盖着的大问号再次刺激孩子的感官,把类推的.方法应用进来快速反应本节课的六个问句。这样从扶到放,使学法得到迁移,让学生触类旁通。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自学能力。同时层层递进中也逐步突破问句朗读这一难点。

  2、查阅资料法:

  搜集和处理信息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在趣味拓展中,让孩子初步学习查阅动物尾巴资料,有助于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也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视野,帮助积累。

  3、观察法:

  引导学生结合课件动画、教具展示,观察画面,从直观上加深认识和理解。

  4、读、品、悟、议、辩、入:

  读:让学生多种形式地读,真正做到以读激情。

  入: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懂得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通过换位体验来走进文本,和文本零距离接触。

  四、说教学流程

  下面来谈谈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主要设计了复习生字、整体感知、品文细读、背诵课文、激趣拓展、指导写字六个环节。(幻灯展示)

  现在我就这节课的两大亮点来阐述:

比尾巴说课稿2

  一、说教材

  ㈠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描写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述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㈡教学目标:

  《大纲》指出,低年级要求学生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以及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大致了解内容。据此,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理解课文的词句和每一段的意思,了解小鱼、老黄牛和燕子尾巴的用途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获得文明礼貌的教育。由于低年级儿童知识水平有限,生活圈子窄小,对于一些自然科学现象不甚了解,因此,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是本课的重点,壁虎尾巴具有保护自己的作用及可以再生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程序

  ㈠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找壁虎的有关资料。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教具准备。

  ㈡学习新课:

  1、新课导入。采用创设境,激发情趣导入法,以简笔画加上老师生动的叙述,将学生直接带入课文,使学生对新课充满兴趣,急于求解。

  2、新课教学。先初读质疑,然后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教学录像,采用“问、读、议”的方法具体学习课文,从中释疑。最后引导学生以同样的方法逐段自学,教师再做点播,启发想象思考。

  3、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绘声绘色的表演读重新获得对课文主题的整体感知。

  4、课堂练习。指导生字书写。㈢作业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我设计如下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2、课外延伸:说说如果小壁虎不回家,他还会向谁借尾巴?能借到吗?为什么?

  三、说教法

  ㈠情境教学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图示法:低年级形象思维活跃,适当运用简笔画能激起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导入新课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壁虎,一下子吸住大家的注意力;当讲到壁虎挣断尾巴时,我随手将尾巴擦掉;讲到壁虎向小鱼、黄牛、小燕子借尾巴时,又画出鱼、牛、燕子的图,使学生在形象的`欣赏中展开活跃的思维,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情境中。

  2、演示法:电化教学过程中的形、声、色的运用与结合,能有效渲染气氛,激发学习情感,把课文语文文字描绘的内容再现出来,符合小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点。因此民学习三至五自然段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不借尾巴给小壁虎?”自由读课文,接着通过教学光盘,让学生理解“摇、摆、甩”的样子,这样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培养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教学中,利用幻灯复合片进行生字教学。如:采用幻灯复合片换偏旁,借“准”教“难”,促使学生兴趣高涨,教学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进行着。

  ㈡激发悬念多思法教师贩主导作用,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教材有利因素,教会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激发创造欲,培养创造性思维。

  1、审题设疑。齐读课题后,鼓励学生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如:“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借到了吗?”等等,为下文作了铺垫,教学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

  2、情节设疑。利用课文片断,启发想象,如“小壁虎没了尾巴会怎么想?小鱼不借尾巴给小壁虎,他又会怎么想?引导学生交换角色进行想象。既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3、结语设疑。按课文内容延伸设疑,在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讨论:如果以后小壁虎尾巴再断了,还会去借巴吗?既紧扣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加以总结,突出难点——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㈢以读为本,渗透思想教育,训练语感。学生的阅读训练离不开理解,也离不开朗读,两者互为促进、补充。因此,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目的,随着教学深入,采取不同方法,以读促思,以读释疑。如出示“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和“小鱼,把尾巴借给我。”让学生比较读,说说哪句好,为什么?学生反复读后,纷纷选择第一句,觉得这句多了“姐姐”、“您”、“行吗”等文明礼貌用语,说明小壁虎是个有礼貌的孩子,于是,借读训练学生语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再如:出示“爬呀爬”,问学生“这个词应该怎么读,为什么?”,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诵读后,觉得这个词应读得慢一点,因为壁虎失去尾巴,爬不快,从而说明壁虎尾巴强以帮助爬行。最后在学生能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范读、齐读、比赛读、分角色读及表演读,层层深入,突出体会“姐姐”、“伯伯”、“阿姨”、“您”、“行吗”等礼貌用语道出壁虎委屈、难过、焦急的心情,从中领司借尾巴的经过说明了各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四、说学法

  ㈠教给学生自学的办法。针对本课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有趣,情节多有反复,图、文结构大体相同的特点,设计“教——扶——放”的教学模式,看录象导学第三自然段,师生总结出“自读——质疑——讲座(释疑)——感情朗读”四步法,指导学生按四步法自学第四自然段,再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完全独立自己去学第五自然段。

  ㈡教给质疑、释疑的方法。教学中设计“读——问——读——议”的学习方法,在课文一开始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小鱼、黄牛、燕子不借尾巴的情况下,支持学生提出看法,说说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借此进行求异思维训练,质疑的同时,教给学生以读促思、读中求解的释疑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五、本课设计的特色

  ㈠做到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㈡利用多媒体教学及简笔画来创设情境,制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好学。

  ㈢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求解,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读中渗思想教育,又训练语感。

  ㈣重视创新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探索成功的喜悦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学生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比尾巴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汉语新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全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比、尾、谁”等12个生字,会写“巴、长”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观察及教师引导学习汉字、朗读课文。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以及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读12个字,正确书写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长”字;正音正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

  三、设计理念

  (1)突出识字教学重点,注重在具体语境中识字,注意激发识字兴趣,增强识字的实效性。在教学时,抓住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内容印象深刻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从课文中拿出带生字的词语,去认读,去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指导和训练。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同桌对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读中识字,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四、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提倡在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读代讲,读中识字。所以,本节课教学主要是以阅读识字和直观情境式为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理解字义,学会新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上课伊始,我采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一场有趣的比赛,你们知道比什么吗?进而引出本课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因此在读课文之前,我先让学生听范读录音,不但能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也能达到正音正读的目的。

  (三)激发兴趣,快乐识字

  低年级学生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如果让学生用单一的方式学习汉字,让他们一下子掌握12个汉字,学生一定会厌倦。因此我把生字分散在各个语言环境中,学生在读课题、读课文,相机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降低难度,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屏幕出示带汉语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然后集中复习生字,加强信息的刺激,增强记忆。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采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给生字组词,用词语口头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趣味对读,熟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学生走进了文本,对所学内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他们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先问,谁的尾巴长?然后让学生说猴子的尾巴长。如此设计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有了上面观察和练说的基础,我安排了趣味对读:同桌之间,你问我答,然后男女对答、和老师合作答,最后抽出几名学生让学生比赛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同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都处于读书训练之中,学生想读、乐读,在读中感知、理解。由于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给学生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同时,也展示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

  (五)寓教于乐,律动读词

  低年级的孩子集中时间较短,坐久了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低年级课堂间隙会安排律动,一般的律动都是以唱歌跳舞为主,基本上于课堂内容无关。为了寓教于乐,本课的律动并没有局限在唱跳中,而是在多媒体动画中播放带生字的词语边唱边读词,即休息了又巩固了生词的读音。

  (六)范写汉字,正确书写

  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因此,指导过程中反复说笔顺和书空汉字。书写时,先让学生仔细看教师范写,然后学生再写。这样,有教师的指导,同时也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书写过程中的评议和范写,培养和帮组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七)强化目标,课外延伸

  课外延伸,知识拓宽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强化新学的汉字环节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延伸到能找出带有该汉字的成语,或找反义词等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摘苹果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整节课的设计,我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兴趣为前提,游戏为载体,朗读为主线,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比尾巴说课稿4

  一、设计意图

  幼儿对动物有着自然特殊的感情,他们喜欢小动物、乐意与小动物亲近,喜欢翻阅动物的图书,讲述动物的故事。在我们班的种植角就饲养了许多金鱼和小乌龟。一天有个小朋友跑来说“老师我现小乌龟也有尾巴,好多小朋友马上被他的话吸引,争先去看并展开了讨论“我知道每种动物都有尾巴”“为什么动物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形状也不一样呢?”我及时捕提了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动物的尾巴》这一活动内容将科学领域、语言领域、健康领域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体现了新《纲要》对科学领的要求,通过幼儿与同伴间的交流和教师适当的引导,激发幼儿更大的好奇心,从而主动去利用多种途径探索并发现动物尾巴的功能。

  二、说教材

  喜爱小动物似乎是每一个孩子们的天性,这一点在中班孩子的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小动物那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使他们的脑海里浮现着有趣的疑问。《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还要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经验和兴趣。我选择了这节有关小动物的科学探究活动《尾巴的妙用》。即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形状和用途,还激发了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快乐。

  三、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班上幼儿年龄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纲要》为依据,确立了在“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孩子们的年龄在增长,探究欲望也在逐步增强。因此,目标定位既要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1、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形状及用途,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和观察能力。

  四、说重点难点

  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形状。

  难点: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用途。

  我通过利用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并以故事的形式以及启发性提问,使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探究、从而形象直观的了解尾巴的形状及用途、使活动的难点及重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五、说教法

  教法:本次活动中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课件演示法、观察法等,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克服教师说教的传统形式,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究、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

  六、活动总结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初步的探究能力。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我用《揪尾巴》游戏来吸引幼儿的兴趣,然后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提升幼儿热爱科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大胆交流自己看到的动物尾巴的样子,并让幼儿比尾巴,大胆说出尾巴的不同形状。当幼儿的好奇心被点燃时,再利用多媒体为幼儿展示动物尾巴,并交流动物尾巴的作用。《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要提供丰富的材料,我组织幼儿玩小动物找尾巴游戏这一活动,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カ。最后我组织幼儿交流自已知道的其它动物尾巴的特殊作用鼓励幼儿课后继续探索动物尾巴的作用。

  七、说学法

  学法: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来获得知识。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八、说活动过程

  活动材料的准备为活动目标达成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我们都知道要想活动目标顺利实现,要想活动重难点得以突破,那就要取决于活动过程的开展。我设置的活动流程有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以游戏导入活动;第二环节:引导幼儿探究尾巴的形状;第三环节:以故事的形式探究尾巴的用途;第四环节:以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第五环节:在动物舞会中结束活动。

  在活动中让每位孩子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的方式探究尾巴的形状和用途,促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地想、大胆的说、快乐的玩。

  第一环节: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小朋友、大家好,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做个好玩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揪尾巴’。老师请两个小朋友一组,每个小朋友身后别一条尾巴,小朋友要想办法揪掉小伙伴的尾巴,揪到着为胜。

  (这一环节中,我以游戏的形式开始活动,可以说游戏是孩子的好伙伴,可以很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第二环节: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教师:刚才小朋友做了‘揪尾巴’的游戏,摸摸自己的屁股上有尾巴吗?谁有尾巴?(引出小动物有尾巴)

  教师:世界上许多动物,它们身上都有一条尾巴,而且尾巴的形状都不同。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播放课件《比尾巴》。

  欣赏完课件提出问题:

  1、儿歌中出现了哪几个小动物?

  2、他们的尾巴都是什么形状的?

  (这一环节中,课件的展示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而且生动形象的让幼儿感知动物尾巴的形状。)

  讨论:你还见过哪些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物尾巴的形状。引导孩子很快进入一个主动思考、积极应答的学习范围之中。)

  小结:原来不同的动物,它们的尾巴是不一样的,有的长长的、有的短短的、有毛茸茸的------

  第三环节:通过欣赏故事了解尾巴的用途,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这么多漂亮的尾巴都有什么用呢?我们先来听一个《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故事里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都向谁借了?让幼儿带着问题欣赏课件《小壁虎借尾》。

  欣赏完课件首先让幼儿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接下来结合课件继续提出问题讨论:

  1、小鱼为什么不借给小壁虎尾巴?

  2、小壁虎借到老牛的尾巴了吗?

  3、燕子为什么不借给小壁虎尾巴?

  4、引导幼儿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再生”。

  小壁虎没借到尾巴怎么办?妈妈告诉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

  (这一环节,我又一次播放课件,引导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寻求答案所在。正如《新纲要》中所说,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着、支持者、参与者。)

  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经验后我又给了孩子一次新任务。

  讨论:除了故事里这几种动物尾巴有用,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别的动物尾巴还有什么用?

  (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想象、思考这些开放性问题,是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已扩展,在交流中总结出动物尾巴的用途。)

  第四环节:以游戏《给动物找尾巴》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出示没有尾巴的动物)看看这些小动物怎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森林里出现了一件怪事;一位魔法师把小动物的尾巴偷走了,现在老师已经侦察到小动物的尾巴就藏在我们的活动室里,我们去帮小动物找尾巴好吗?你们有信心找出来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行的。(幼儿找尾巴)

  (这一环节幼儿自己动手给小动物找尾巴,不仅巩固了幼儿所学的知识,活动的趣味兴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升华,更为有利地帮助了孩子亲身体验探究的结果,激发了幼儿爱护小动物情感。在游戏中老师会适时引导幼儿将自己的表现汇集在语言表述中,让每位幼儿都和同伴去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第五环节:动物舞会。

  教师:小朋友,你们帮动物王国的小动物找到了尾巴,它们为了表示感谢邀请我们去参加舞会?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参加他们的邀请舞会,在音乐声中离开活动室。)

  九、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活动,活动延伸不可缺少。因此,我用家园共育的方法进行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去将本次活动中了解的尾巴的作用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一些喜欢的动物的尾巴的图片并了解他们都有什么作用,帮助幼儿把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继续延伸。

比尾巴说课稿5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四个季节,能认读汉字:“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2.学习简单的句子讲述小松鼠的尾巴帮助他人的主要情节。

  3.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小松鼠的大尾巴》课件一套。

  三、活动过程:

  1.猜谜揭题,引出讲述角色。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来猜猜看。

  ——谜语:尾巴像把降落伞,整天爱往松树窜。贪吃松果和松子,家住松树洞里面。

  ——幼儿猜谜:小松鼠。

  ——师:小朋友看看小松鼠的尾巴怎么样啊?(很大)

  2.谈话,认读汉字“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师:小松鼠的大尾巴又大又漂亮,在树上跳下来的时候,像降落伞一样保护小松鼠,起到了平衡作用。小松鼠的大尾巴还有很多作用。想不想知道小松鼠的尾巴都有哪些作用?(想)

  ——师:首先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有哪几个季节?

  ——引导幼儿说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师幼共同看图认读汉字。

  ——教师小结:我们认识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而且小松鼠的大尾巴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作用。下面小朋友来听一个故事,名字叫做《小松鼠的大尾巴》。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片,讨论讲述内容。

  (1)出示第一幅,讲述画面内容。

  ——师:春天,下小雨了,小松鼠出门去,它遇到了谁?小鸡怎么了?小松鼠会对小鸡说什么?小松鼠用它的大尾巴怎样帮助小鸡的?

  ——幼儿回答。

  ——教师讲述图一完整内容。

  ——师幼共同讲述内容。

  (2)观察第二幅图片,讲述图画内容。

  ——师:夏天,小松鼠出门去,它遇到了谁?小蜗牛怎么啦?小松鼠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小松鼠是怎么帮助它的?

  ——幼儿回答。

  ——教师讲述图二完整内容。

  ——师幼共同讲述内容。

  (3)出示第三幅图,讲述图画内容。

  ——师:画面上有什么?这是什么季节?小松鼠出门去,看见了谁,小兔在做什么?小松鼠会怎么对它说的?小松鼠怎么帮助它的?——教师讲述图三完整内容。

  ——师幼共同讲述画面内容。

  (4)出示第四幅图片,讲述画面内容。

  ——师:下面是什么季节?小松鼠在做什么?它把大尾巴当成了什么?

  ——请个别幼儿讲述内容。

  ——师幼共同讲述画面内容。

  4.教师带领幼儿看图完整讲述画面内容。

  ——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看图讲述。在讲述过程中,教师采用等待、留空等方法让幼儿填空,讲述图画内容。

  5.组织幼儿讨论,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师:小松鼠用它的大尾巴帮助了小鸡、小蜗牛和小兔,这些小动物高兴吗?

  ——师:小松鼠帮助了别人,他自己心里高兴吗?为什么?

  ——师:你在什么时候被别人帮助过?别人帮助你,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师:你在什么时候帮助过别人?帮助别人,你感觉高兴吗?

  7。在《小松鼠》音乐律动中结束活动。

  ——师:小松鼠帮助了小鸡、小蜗牛、小兔,还有它自己,它们心里都特别高兴,它们还举办了一个舞会,还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小朋友一起跳起来吧!

比尾巴说课稿6

  一、 说教材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徐徐如生的插图。课文那朗朗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 说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字头和鸟字边。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 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是读好稳重的问句。

  四、 说教法

  小动物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所以学生学起来一定是非常有兴趣的.,但是如何设计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是难点。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设计中,我设置各种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以此来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五、 说学法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词、识字、说话、读书、写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六、 说教具准备

  1、 课件:文中动物出场的情境图,文中生字涉及到的词语、生字,牛、马、燕子的图片,田字格中的“云”。

  2、 准备好投影设备。

  3、 文中六种动物及尾巴特点词语的图片。

  七、 说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认识“猴、松、鼠、公、鸭、比、尾、巴”,认识偏旁八字头和鸟字边。

  2、 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指导读好问句。随文认识“短、把、扁、最”。

  3、 巩固识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 再读课文,理解文意,完成板书贴图,背诵课文。

  5、 拓展运用:观察、说说牛、马、燕子尾巴的特点。

  6、 学写“云”字、比较、评价。

比尾巴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性质

  《比尾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课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孩子们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他们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全文共四节儿歌,第一节与第二节相对应,第三节与第四节相对应。两组儿歌结构完全相同,都是由简单的问答式构成,其基本形式是:一节问,一节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程理念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两个字,认识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学会问句的朗读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用已有的识字经验随文识字,采用形式丰富的手段巩固生字。

  2、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掌握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培养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四)教学准备

  六种动物图片、生字卡片、动物名称卡片

  二、说教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学习过程,依据一年级学生天性的好奇、好玩、好动的特征,结合课本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我以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形式导入,引出课题《比尾巴》。开始我就利用小学生对动物的亲近以及对童话世界里小动物们的比尾巴大赛充满了好奇心,采用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这一角色,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让他们乐于接受狮子大王的邀请,欣然愿意当小裁判帮助小动物们比尾巴。这个时候,强调学生自己就是主人,让他们在初读课文中找出参加比赛的小动物们。

  2、分散识字法。鉴于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多半出现在动物的名称上,于是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之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还有部分生字采用随文识字。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3、朗读感悟法。新课标强调阅读要凸显学生的感悟。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指导学生突破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说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完一、二小节后,我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自己学习三、四小节。在朗读时,我让孩子和老师合作读,然后让孩子自己找好朋友读,最后同桌间相互读,再让孩子评价同学和老师的朗读,让孩子们在合作中获取经验、发现问题、互相促进。

  2、读读、说说、写写。在初读课文时,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理解课文中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同桌你问我答读,男女生对读,师生问答读。教学中重视朗读指导,读好问句语气。说说说你还见过的其他动物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写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六个环节来进行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课前,我跟孩子们做了个热身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脸、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腿、摸摸你的肚子、摸摸你的尾巴。 “哈哈哈!”孩子们一片哗然。你们有尾巴吗?(没有!)那你们知道谁有尾巴吗?(小动物。)小动物们有尾巴可高兴啦!今天,它们要在森林王国里比一比自己的尾巴。还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当裁判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圈出参加比赛动物的名字,多读几遍。

  2、出示动物图片,让孩子们和小动物打招呼。

  3、出示写有动物名称的卡片,让学生识记生字。

  (三)读中探索,突破难点

  1、课文的教学难点是读好问句。文中1、2节和3、4节结构相同,我重点指导好1、2节,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

  第一步:老师范读,引导发现动物尾巴的特点,随机识字;第二步:指导读好问句,接着让学生自由练读;第三步: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学习第3、4节,运用学习1、2节的方法学习3、4节,先朗读,再感悟,体现扶中学的学习方法。

  3、趣味对读,感悟理解

  看图对读课文,同桌问答读,自由找伙伴读。

  (四)总结全文

  (五)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写好撇折。

  (六)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1、说说你见过的其他动物尾巴是什么样子的?说一说。再出示几种小动物,让学生仿照课文说一说。

  2、课后请小朋友去了解一下动物尾巴的作用。

比尾巴说课稿8

  一、 说教材

  1、说活动设计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喜欢动物的基础上,探索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了解它们的尾巴的作用,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

  2、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的指导和活动的内容,我制定了适合幼儿发展三个目标:

  1)、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故事,能简单的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3、说活动的重点、难点:

  依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状况,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通过理解故事,知道故事中的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难点是:了解身边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二、 说教具、学具

  1 、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记住一些动物的尾巴特征。

  2、物质准备:

  课件:《动物的尾巴》和《小壁虎借尾巴》

  可粘贴的不同动物的身体和尾巴

  三、 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

  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文学作品熏陶法等,使幼儿发现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和作用。

  2、学法:幼儿在掌握老师的教学内容后,可运用游戏操作法进一步探索动物尾巴的不同。

  四、 说教学程序

  1、 听儿歌《尾巴歌》,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做动物的尾巴的形状,边做边进教室做好。

  2、 看课件《动物的尾巴》,请小朋友说说课件上动物尾巴的象什么,引出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3、 播放课件《小壁虎借尾巴》,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启发幼儿边听边思考。

  4、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 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2) 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

  3) 启发幼儿思考:小鱼的尾巴象什么,没有尾巴会怎么样?

  老牛的尾巴象什么,尾巴的作用是什么?

  小燕子的尾巴象什么,尾巴是用来干什么的?

  4)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后来尾巴怎么样了?

  5、 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长尾巴的动物:老虎、猴子、小猫等。

  短尾巴的动物:兔子等

  伞状尾巴的动物:松鼠、孔雀等。

  会飞的动物尾巴的形状:小燕子、麻雀、老鹰等。

  6、 小动物的尾巴作用真大,我们是小动物的好朋友,应该爱护小动物帮助小动物,有些小动物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请小朋友帮助它们把尾巴贴好。

  黑板上贴上小动物,请一些小朋友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贴上。

  7、听儿歌,做动作,

  走出教室,活动结束。

比尾巴说课稿9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上海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童话写小松鼠在不同的情况下三次发挥尾巴的作用。课文第一节写小松鼠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但它不知道有什么用。第二~第四节写在妈*的帮助下,小松鼠了解到自己的尾巴能当笤帚、降落伞和被子。第五节小松鼠感到自己的尾巴真顶用。

  【教学目标】

  1、识记8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认识部首“尸字头”。积累7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要求圈画词句。

  3、能正确划出表示小松鼠尾巴作用的句子。

  4、了解松鼠尾巴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学生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要求圈画词句。

  【教学难点】

  了解松鼠尾巴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动物图片和它们尾巴用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的尾巴》,读课文,了解松鼠尾巴的特点。

  2、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个别读、集体读)

  3、出示:松鼠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毛茸茸、大)

  二、研读:松鼠尾巴的用处

  (一)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圈划写松鼠尾巴用处的词句。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作重点引导。(弹性处理)

  (1)出示:小松鼠找遍全身,最后,发现只要把尾巴收拢,就是最好的扫帚。他用尾巴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2)重点理解“收拢”。 (板书:收拢)

  (3)理解“干干净净”,体会松鼠尾巴的作用。(板书:干干净净)

  (4)指导读,读出高兴、明白。(一般学生都能把“原来”读重音,要求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这种读法,尝试用其他不同的读法,体现学生个性化理解。)

  (二)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朗读第三自然段,圈划写松鼠尾巴用处的词句。

  2、理解“紧追不舍”,看出情况危急。

  3、出示:小松鼠照着妈妈说的往下一跳,张开的尾巴就像降落伞一样,它安全地落到

  地上。

  (1)理解“张开的尾巴就像降落伞一样”。

  课件演示:松鼠从一棵大树上轻轻跳到一棵小树上。板书:张开)

  (2)理解“安全”“像降落伞”,体会松鼠尾巴的又一个作用。

  (板书:无影无踪)

  (3)读,读出遇到险情的紧张,逃生后的惊喜。

  (三)研读第四自然段。

  朗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写松鼠尾巴用处的词句。

  出示:小松鼠马上明白了,他把毛茸茸的大尾巴盖在身上。

  (1)理解“盖”。(板书:盖)

  (2)理解“暖和”, 体会松鼠尾巴的另一个作用。(板书:暖和)

  (3)训练朗读。

  (四)研读最后一段。

  齐读这句话。

  说说小松鼠懂得了什么。(板书:真顶用)

  三、拓展:松鼠尾巴的联想

  1、引导学生说说松鼠的尾巴还可能有什么用处。

  2、引导学生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特殊的用处。让学生懂得每一种有尾巴的动物它的尾巴都有用处。

  《松鼠的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以松鼠尾巴的“奇怪”为主线,贯穿课文始终,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自主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用“觉得”等词语、句式说话。

  2、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想象的能力。

  3、通过研读,深入体会松鼠尾巴的用处,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松鼠尾巴的奇怪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的尾巴》。出示:我觉得松鼠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_。

  (很大、毛茸茸、又轻又软、像降落伞、当被子等)(板书:大又轻又软)

  2、小白兔看见松鼠长着这样一条又轻又软的大尾巴觉得很奇怪。(板书:奇怪)你猜它会奇怪些什么呢?

  (奇怪一:小白兔自己的尾巴小;奇怪二:这么大的尾巴有什么用。)(板书:有什么用呢?)

  3、谁能用奇怪的语气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个别读、集体读)

  二、研读:松鼠尾巴的.用处

  1、是呀,这么大的尾巴,小白兔怎么会不感到奇怪呢?可是后来,小白兔还奇怪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发现的?请小朋友仔细地、大声地读课文。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以下列三处句子作重点引导。(弹性处理)

  (1)你能从那样高的树上跳下来,原来是大尾巴帮的忙啊!

  a、说说自己的理由。

  b、强调读,读出高兴、明白。(一般学生都能把“原来”读重音,要求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这种读法,尝试用其他不同的读法,体现学生个性化理解。板书:原来)

  (2)那条又轻又软的大尾巴就像一顶降落伞。

  a、说说自己的理由。

  b、我们来看降落伞,(课件演示)它很轻,而且从高处跳下来又是慢慢地,所以不会摔疼。松鼠的尾巴怎么会像降落伞呢?你看——(课件演示松鼠从一棵大树上轻轻跳到一棵小树上)(板书:像降落伞)

  c、读。

  (3)松鼠睡觉的时候,把大尾巴当作又软又暖的被子呢?

  a、说说自己的理由。

  b、松鼠的尾巴怎么可以当作又软又暖的被子呢?(板书:当被子)

  c、读。

  3、听了小朋友们的回答,看来这只小白兔的确不奇怪了,(板书:不奇怪)课文中小白兔从开始的“奇怪”到后来的“不奇怪”,是松鼠告诉他的吗?(不是,是小白兔自己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结果)(板书:观察思考)

  4、这时他会对小松鼠说些什么呢?出示:这时,小白兔一点都不奇怪了,他真想对小松鼠说: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松鼠尾巴的联想

  1、多有意思的尾巴啊,既能当降落伞,又能当被子,那除了松鼠,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特殊的用处?(学生说、教师补充)其实每一种有尾巴的动物它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处。

  2、哎,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假如你(指着同学们)也拥有一条尾巴,你想长一条怎样的尾巴呢?用它来干嘛?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大 观察 像降落伞

  有什么用呢? 奇怪────→ 不奇怪 原来

  又轻又软 思考 当被子

比尾巴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

  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

  A

  I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C

  A

  I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学生分组读对话。再出示小黑板,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称小鱼为“组组”,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吗”不是命令,而是征询,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C.出示句式: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拨水”是什么意思?演示鱼模型,理解“拨水”意思。

  总结学法:(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于。

  (3)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出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燕子为什么都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C

  A

  I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这种由事物的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一般规律,再由一般基本规律去解释事物个别现象,即“个别——一般。——个别”,完成好两次推理,给学生渗透一点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同步发展的目的。

  3.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扣住“傻”字问:“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有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说:“小壁虎不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道挣断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呢称。”

  (2)学习了26课,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

  I课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四种动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我就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附:板书设计

  为了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审美情趣,本课板书既用文字来表述,又配之以图画,使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比尾巴说课稿11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十课《比尾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既是语言文字的载体,也是一种生活所必须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以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等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这篇课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孩子们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他们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小节,分两个课时来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和笔画“撇折”,会写“云、公、车”3个字。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学会问句的朗读方式。

  过程与方法:

  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掌握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利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的识字、写字和朗读。

  二、说教法和学法

  其实,作为一名农村的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有着比城镇学校教师更多的困惑。农远设施和教育资源光盘的配备,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改进。在教学《比尾巴》这一课时,我就充分利用了教学光盘中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就这样,我有了和以往平淡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一样的构思,我运用了下面这三种教学方法来设计属于我和孩子们的课堂:

  1、情境教学法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由具本形象思维向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所以我利用教学光盘中的“情景导引”把孩子们带入小动物们比尾巴、猜尾巴的情境当中。生动的画面形成清晰具体的映像,让孩子们有了感性的认知,帮助他们准确地理解课文,同时也使理性的抽象知识延伸到解决具体问题中,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使孩子们的知识得到深化、巩固和扩充。

  2、直观教学法这个方法主要运用在生字的教学上。光盘里“互动探索”中“识字”、“写字”、“练习”等环节设计都能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接触到生字和课文,尤其是“识字”“写字”部分,光碟中播放的每一个读音和每一个笔画、笔顺的书写都更加规范了孩子们的朗读和书写水平,这比起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带有个人特色的书写给孩子们的引导要强很多。此外,我还利用“练习”中的“写一写”、“读一读”、“连一连”巩固加强孩子们的'知识技能,这让他们对原本枯燥无味的作业练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更快、更直接地记住了我所教授的新知识。

  3、以读代讲法朱作仁先生在《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而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让孩子们学习光盘中问句的朗读方式,分步地提出阶段性的问题,让孩子们试着读、试着说,释放全新的感受和体验,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说程序

  (一)猜谜激趣,情境导入

  1、首先,我会用声音、动作、谜语等不同形式和孩子们进行游戏,让他们猜课文中的六种小动物,在猜对的同时用电视播放光盘中的小动物们。这样,刺激了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2、接着问他们:“这么多的小动物聚集在一起,谁能猜出它们要干什么呢?”当许多小手举起来,孩子们充满童真的声音高兴地说出答案时,我适时地引出课题——比尾巴。相信这样充满欢笑的开始肯定是一堂快乐的语文课!

  (二)生字宝宝,等你来学

  1、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认字兴趣,提高农村孩子的普通话标准,我在教学生字时使用了光盘中“识字”设计,当孩子们读出每个字的读音后,我再播出光盘中的读音,让他们和电视里的学一学、比一比。

  2、然后我再让孩子们跟着光盘中的“写一写”,学习书写新的笔画“撇折”和生字“云、公、车”,我也会随着光盘的播放给孩子们做详细的讲解。在这一刻,课堂里会是多么和谐、温馨呀!

  (三)趣味对读,熟读成诵

  1、为了实现我的快乐教学,我播放着光盘里的画面和课文内容,和孩子们进行一问一答对读,一边读还一边做着动作。

  2、如果学生乐意的话,他们可以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同学和最喜欢的方式一块读。

  在如此快乐的朗读中,孩子们一定会兴趣盎然的,而我们老师的价值体现不也正是在此吗?

  (四)拓展游戏,“找尾巴”

  1、在这个环节中,我的课堂中将继续传出快乐的声音,我会出示没有尾巴的小动物卡片和它们的尾巴:“谁能帮帮它们,把它们的尾巴找回来呀?”

  2、在找到一种动物的尾巴后,让怀着成功喜悦的孩子将小动物的尾巴贴在黑板上,并用课文中新学的字、词来说说这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我想这一定难不倒他们的!

  (五)课外延伸,知识积累

  农村的孩子知识面是比较狭窄的,为了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我会在课文结束后播放一段教学光盘里的小知识《爱护小动物》。让孩子们将所学的东西转移到自己的知识库里,那么我想作为教师,你们也会和我一样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真正快乐和欣慰!

  四、说应用

  在教学《比尾巴》这堂课的过程中,我选择的是农村远程教育模式一:光盘教学模式来完成的。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都充分应用了远教设施和教学光盘中的教育资源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低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生字的教学,在以往简陋的教学条件下,我们村完小教师只能用粉笔一个一个的将生字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认读、学习,有聪明的教师将白纸用墨水染黑晒干当作生字卡来用,但仍然无法解决部分教师读音不够准确的问题。现在利用教学光盘中的识字教学,让孩子们跟着光盘学,跟着光盘读,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影响了老师,更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生字的兴趣。

  另外,课文中所描述出来的小动物们可爱的模样和比尾巴的情境也在远教设施和教育资源的帮助下得以实现。光盘中精心设计的练习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农远工程为农村学校送来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新的教学理念。作为农村老师,观摩光盘、钻研和使用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将一如继往悉心琢磨光盘中的新理念、新元素,引导自己去把握新课标,实践新课改,把新理念贯彻到每堂课、每个教学活动、每个教学环节中,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比尾巴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义务教育课程部编版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6课,这课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课文抓住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爱的朋友。共有四个小节,一、二节和三、四节在结构形式上是一样的,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本节课的设计,我把整个阅读教学安排在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王国的比赛中来进行,让学生在童话世界中去学习,去探索。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和2个偏旁“八、扌”。学会写“云”,学习新笔画“撇折”。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情感目标:了解一些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激发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巩固12个生字,会写3个字和练习朗读课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由于问号在一年级的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学生只有读好问句的语气,才能更好地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我把读好文中的问句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四、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和富有创新活力的。在一年级教材主张学生在玩中学、主动学的指导下,依据一年级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好玩、好动的特征,结合课本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在巩固识字、朗读课文环节,我主要通过图片、卡片、动画、教师示范等直观的形式来教学;

  2.引导发现法:培养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问号读法的学习中自主探究疑问句的读法,掌握学习方法;

  3.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比尾巴”现场,让学生走进情境,加深对动物尾巴的理解

  4.举一反三法:学习课文之后,通过拓展练习,模仿说话,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积累语言。

  以上四种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举一反三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在教学中我把演、说、读、贴等活动引入课堂,使同学们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圈一圈等方法,主动探求新知。

  四、说教学方式及手段

  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资源。就语文课而言,它一般包括“教案示例、媒体资源、扩展资料”等内容,它把教学时可能用到的资源尽可能地集中在一起,为我们的备课、上课及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教学流程:

  1、课前谈话:猜谜语。

  2、比赛开幕,激趣导入。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比赛开始,了解动物尾巴特点。

  1)了解参赛动物,学习生字。

  (2)学习第一、二小节。(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一、二两个小节或者三、四两个小节。)

  5、复习巩固生字。

  6、写字练习。

  7、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比尾巴

  猴,子长

  兔,子短

  松鼠,好像一把伞。

比尾巴说课稿13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一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本单元是以童话和科幻组成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科幻作品。它讲究文艺的笔法,行文中运用大胆的想象、合理的推导,层层展开。学习本文对于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有帮助的。

  2、知识教学点

  (1)、增进对科幻作品的了解,体会想象在科幻作品中的表达作用。

  (2)、培养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勇于提出新奇想象的科学精神。

  3、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思考

  4、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是开启本文思路的钥匙,同时更是展开本文的翅膀;想象都是有一定根据的。

  二、教学方法

  1、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在老师的主导下,放手让学生自由想象,想象越新奇越好。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学习精神,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2、采用电教平台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文笔生动活泼,很值得借鉴,教学中引入欣赏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本文文笔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所以在教学中引入欣赏法教学,让学生欣赏并借鉴作者的文笔。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想象,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学习后完成练习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文

  ァ1、先放一段关于“尾巴的故事”的FLASH。

  设计目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堂营造轻松活跃、民主的气氛。

  2、学生自由想象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情形。

  设计目的:培养自主想象能力,方便在下面的教学中和作者的想象进行比较,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之处。

  (二)、阅读

  设计目的:朗读课文是为了了解课文内容,疏通字词,扫除理解障碍。学生带问题边读边想,明确学习重点。

  (三)、讲析

  在这一环节里,着重引导学生对文章的2、3、4三段认真思考,进而归纳要点,整理提纲。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锻炼他们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充分体现自主与合作学习的特点。

  (四)、迁移

  本文讲的是尾巴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好处,在这一环节里,让学生逆向思维:如果人类有了尾巴,会不会带来什么烦恼?

  设计目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敢于提出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同时享受积极思维带来的愉悦。

  (五)、拓展

  课后作文,以“假如……“为提展开想象,提出新奇的见解。

  设计目的:学习本文作者,做生活的有心人,看到生活中矛盾,要敢于打破常规、大胆想象、提出新见解,同时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此活动是本节课的一个升华,让学生的想象力能自由、充分的发展。

  五、补充

  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阅读、评析(20分钟)——总结(4分钟)——迁移(10分钟)——拓展(8分钟)

比尾巴说课稿14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这篇文章来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五册,本册书有两个训练重点,其中一条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本组课文有寓言也有童话,用具体的事情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体会课文的寓意,从而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和做人处世的教育。本文借助狼和山羊的对话来寓示:像狼一样的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我们要善于识破他们的伪装,不被假象所蒙骗。本文借助动物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一种语气,情感。另外,文章对话并不是很难,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读懂,但是在理解语言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去指导,我相信在指导的前提下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运用以前的知识积累,采取“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方法是可以理解的。

  2.教材的内容

  这是课文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掉进陷阱里的狼,用尽欺骗和威胁的手段,企图让老山羊救它。但是老山羊从它的花言巧语和硬尾巴中认出它是一只凶恶的狼,而没有受骗。

  这篇课文我们认为有这两种目的,一、培养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的意识;二、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对话,初步体会说话语气,表达思想感情。

  学习这篇课文主要内是了解狼和羊的几次对话,从对话中看出狼是如何花言巧语进行欺骗的,老山羊又是怎么样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来识破狼的真面目的.。

  课程标准强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与整体把握能力。注重回归学生,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去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去着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探究学习要点)。并且还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学习,采取小组合作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思维的广度,同时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懂课文,了解狼和羊的本性,了解狼和羊的五次对话的语气、语调。

  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采取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领悟课文的寓意:明白像狼一样的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我们要善于识破他们的伪装,不被假象所蒙骗。

  重难点:

  通过阅读狼和羊的五次对话,体会狼和羊语气语调,从而得出狼的狡猾、阴狠和羊的善良、机警与聪明。在明白内容的基础上去理解深刻的寓意。

  教法与学法:

  1.化静为动、走向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协作

  勇于创新精神。在本课学习中,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在让他们小组合作(四人一小组)体会其中一两句话(狼和羊的对话),然后在全班交流学习五次对话,这样就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也同时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

  2.自主阅读、边读边想。读通课文

  在教学中我采取你喜欢读哪一句你就读哪一句的方法,让他们去深刻的理解自己想要理解的话,这样就可以引诱学生学习以下几句话,而不需要老师生拉硬拽了。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学习兴趣,还能从实际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3.巧用练习、巧设问题,理解课文

  比如说在课的开始就说“狼在什么情况下向老山羊说话的?”引出“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在这里强调狼的困境。在联系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比较“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句子的不同。这样可以取得理解课文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的一石二鸟、一举两得的作用。

  4.抽丝拨茧、挖掘深层,直捣中心

  这课主要围绕狼与老山羊的五次对话来写的,在教的同时我也围绕这五句话来理解文章,然后从狼与老山羊的五次对话来抽出其中的一根“丝”即狼的狡猾与凶残,羊的机警、聪明不被假象所骗。在围绕这根“丝”来编织课文。

  5.文以载道,追求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教学中我不仅仅理解文章的意思,还力求让学生在记忆或媒体中找到与之类似的事情,达到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把握课文,说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根据语文的应用,我采取与以往不同的导入形式,即在多媒体新闻发布形式导入,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借助字典,整体把握课文(初读课文)

  新闻发布后我趁热打铁,把学生的阅读本文的热情调动起来,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去看这篇课文,这样可以给他们有一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感受。然后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让他们联系生活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概述狼和羊的个性特点,为学好本课打下基础。

  3.质疑思考、个性学习,理解语句(二读课文)

  再由整体把握的结论来渗透课文,提出是怎么样看出来的。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中的任意一句对话,同时说出自己的感受。这肯定有很多中看法,同时也能让讲出该句对话的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该句。还能在其他人的叙述中激发渴求欲望。

  4.讲求合作、讨论学习,深刻理解课文(再读课文)

  在全班同学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中,总结得出板书。这时我让学生分小组(四人)交流学习成果,然后在学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汇报成果与不懂的问题,再让其他学生讨论解决,争取有效的课堂学习时间,,在这里不求知识的完整,让他们去探索的学习。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体会。

  5.适当迁移、拓展学习,学以致用

  学习本课结束,我根据板书来总结说明,体会狼骗的越觉得好,它在陷阱里就陷的越深。老山羊就站的越高。这时我让学生想一想:你见过像“会摇尾巴的狼”的人么?学生纷纷欲说,这不仅能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而且还能端正学生的为人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板书设计:

  再会摇,也还是凶恶的狼

  骗不了我

  不像狗

  羊 你是谁 机警、聪明

  狼 好朋友 阴狠、狡猾

  我是狗

  我是狼狗

  我会摇尾巴

  6.呼应拓展,开放学习,找学语文的信心

  最后我让布置两个作业:第一、请学生给这个故事续个尾;第二、让学生把这则寓言故事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并且说出自己的感受。《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中强调“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能具体生动的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我把这一点放到课外,根据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相信学生都会去做。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去学习。

比尾巴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小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会很兴奋。现在正是狗尾巴草茂盛的时节,在农村随处可见狗尾巴草的踪影,对孩子们来说:狗尾巴草是他们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狗尾巴草”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艺术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染色、作画。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于同伴相互游戏,能大胆的用颜色进行染色。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给狗尾巴草洗澡、让狗尾巴草跳舞”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狗尾巴草、颜料、白纸、抹布、魔术盒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狗尾巴草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染色。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狗尾巴草的特征,在作画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盒,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出了什么?

  因为是小班刚开学不久,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2、玩一玩狗尾巴草

  教师:狗尾巴草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让它亲一亲你觉得怎样?

  引导幼儿体验痒痒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亲一亲”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狗尾巴草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染色、作画

  演示

  教师:我先来帮狗尾巴草洗个澡吧……跳个舞吧!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动,并提出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染色、作画方法,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幼儿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幼儿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染色、作画,还可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

  4、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来为狗尾巴草跳个舞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

  5、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采集狗尾巴草,放置于自然角和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探索。

  篇二:幼儿园小班说课稿:主题活动《狗尾巴草》

  一、说教材

  小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会很兴奋。现在正是狗尾巴草茂盛的时节,在农村随处可见狗尾巴草的踪影,对孩子们来说:狗尾巴草是他们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狗尾巴草”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艺术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染色、作画。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于同伴相互游戏,能大胆的用颜色进行染色。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给狗尾巴草洗澡、让狗尾巴草跳舞”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狗尾巴草、颜料、白纸、抹布、魔术盒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狗尾巴草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染色。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狗尾巴草的特征,在作画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盒,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出了什么?

  因为是小班刚开学不久,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2、玩一玩狗尾巴草

  教师:狗尾巴草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让它亲一亲你觉得怎样?

  引导幼儿体验痒痒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亲一亲”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狗尾巴草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染色、作画

  演示

  教师:我先来帮狗尾巴草洗个澡吧……跳个舞吧!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动,并提出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染色、作画方法,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幼儿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幼儿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染色、作画,还可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

  4、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来为狗尾巴草跳个舞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

  5、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采集狗尾巴草,放置于自然角和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