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23 09:13:3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精品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精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精品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精品1

  一、导入(直接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对《范进中举》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其中的人物性格也有一定的体会。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等同学的表演。

  二、课本剧表演

  生表演课本剧。

  让学生组织并参与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因为只有认真研读了课本,才能体会其中人物性格特点,才能表演得更真切。而真切的表演又能带给其他同学享受语文的快乐。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范进中举发疯”作为铺垫:

  师:读了课文,又看了表演,同学们,请问: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情节?

  生:“范进中举发疯”这一中心情节。

  师:它为什么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生分析一系列的动作。)

  师:(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简单小结)范进发疯,疯得有特点:

  发疯的动作: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

  发疯的层次: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总之,因为作者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传神,所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中了举就应该高高兴兴去做官,可是,范进了中举报帖后,为什么突然疯了?当时他的那些不寻常举动,你认为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

  (生争执,师点拨提示,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三个短句上。)

  师:你可否从范进中举发疯时的一段语言中获得启示?

  生: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

  师:你认为这段语言中,哪一个字说明了范进发疯的根本原因?

  生1:“中”字!因为中举了,太高兴了,所以疯了。

  生2:“好”字!发疯的表面原因是那个“中”;而“中”之所以能触发范发疯的根本原因却是一个“好”字。因为“中”了以后,有不计其数的好处,不用再挨饿受冻,而可以坐享其成。

  (师肯定,抓住这个“好”字,分三路先后追问。)

  2、重点分析范进,附带分析胡屠户、张乡绅等的人物形象:

  师:那么,围绕这个“好”字,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范进中相公回家,可曾说过“好”?发过疯?为什么?

  生:没有说“好”字,没有发疯。因为中相公并没有使他改变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师:中举前他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是怎样的?从课文中找出原句来。

  生1:经济状况非常贫穷: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饭”“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去乡试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

  生2: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户骂他“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还“啐”他吐沫,他还“唯唯诺诺”。

  师: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生:对功名的极度热衷。

  师:以上是范进中举前的'种种表现,他还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功名”,所以,他既不说“好”,也没有发疯。下面看问题二、范进中举后有哪些变化?我们还是从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两方面来分析。

  生1:经济状况明显好转: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张乡绅送银赠房。

  生2:社会地位也有显著提高:邻居都来帮忙,称之为“范老爷”;胡屠户称之为“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与之称兄道弟。

  师:(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简单小结)特别是胡屠户前后判若两人,素未谋面的张乡绅也赠银赠房,你认为他们是虚伪的,还是真心的?为什么?

  生:虚伪的。他们巴结范进,是因为范进“中了”“好了”,对他们自身都有好处。

  师:我们可以用些什么词来形容他们?

  生:趋炎附势、嫌贫爱富。

  师:此时,范进对于这些人的巴结,态度又如何?

  生:范进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以前与家门口那些做田的、扒粪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现在与张乡绅迎逢自如。

  师:看来,范进也并不是一个老实的角色!而是一个……

  生:虚伪、圆滑。

  师: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中举后,范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能说说范进中举发疯时大叫“好”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请注意表格前后对比)

  生:内涵就是:只要中举了,从此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完全改变。以前贫困潦倒,万人唾骂,现在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好多人巴结。

  师:原来如此。那么请你设想,范进在大嚷“好”的瞬间,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么?

  (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师注意引导,不要太过分。)

  师:归根到底,一个“好”字,表明那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少思想活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热望,下半世即将纷沓而至的荣华富贵,都随着一声“好”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的脑海。一个“好”字,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正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3、分析本文的主题:

  师:基于以上分析,你认为是谁使范进受人奚落,又是谁使范进平步青云?这一切都告诉了你一个什么问题?

  生:封建科举!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

  师:(追问)仅仅使知识分子?胡屠户他们呢?

  生:还毒害了人民。

  师:对!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仅是读书人,还包括像胡屠户、众邻居这些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这说明封建科举的流毒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不仅导致读书人为之疯狂,而且导致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炎凉世态。

  师:有一副对联为证,请看:“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写得入木三分,毫不夸张。

  一个“好”字,集中体现主人公的思想,也集中托出了全文的题旨。这是作者的点睛之笔。因此,抓住范进中举发疯时集中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话作为全篇教学的突破口十分恰当。

  首先,围绕“好”字提出问题,让学生细细地从研究范进中举前后地位变化中,理解人物性格及其思想情感,深刻认识。体现了提问的针对性和具体性,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是掌握课文的切入点。

  其次,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好”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范进的形象超出课本文字之外,更为丰满。体现了提问的层次性,引导学生更深刻的领悟课文的主题。

  最后,由于教学目的中所涉及的内容已大致解决,学生依据这个设问可以较快地归结本篇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教学中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主题的归纳水到渠成。

  该对联引用得恰到好处,既生动地概括了全文内容,又有力地结束了本课教学。四、拓展练习

  1、有人认为:范进中举,大家一片欢喜。而所谓的“大喜”,其实是他个人的“大悲”,乃至、国家的“大悲”。就这一观点,发表你的看法。

  2、当代应试的种种现象与封建科举制度是不是一回事?为什么?拓展练习有梯度和新意。分别针对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和现代社会应试教育提出了很尖锐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点评】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选择能够最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的突破点,是整个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设计的核心所在,也就是我们常说课堂教学中的“牛鼻子”。《范进中举》是一篇难度较大的长课文,要“牵”准“牛鼻子”只有抓住范进中举时的一段语言进行突破。即可以以“好”字为主线,通过三个问题把前后情节(中举前、中举时、中举后)贯穿起来,这样既浑然一体,又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至于胡屠户的前倨后恭,乡邻们的趋炎附势,张乡绅的巴结攀亲,这一封建社会各阶层的病态心理和世态炎凉的现实,稍加提示,学生即可通过熟读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对比,进行归纳、总结。在一串连环套式的提问讨论之后,学生可以较快地联贯全篇,揭示本文反对封建科举制的深刻主题。

  总之,全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主线分明,重点突出;问题的设计既有梯度性,又有针对性,能较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精品2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古人常说人生有四大幸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尤其是金榜题名,可以说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终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美梦成真的,从此踏上了富贵之路,而有些人也为科举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范进的命运究竟如何,他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

  (2)背景链接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曾祖父、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吴敬梓少年时热衷科举,23岁时考取秀才,屡次参加乡试,皆未中举。读书生活使他暴露出叛逆的性格,父母去世后,近房觊觎遗产,使他看透人性虚伪、卑劣,不到10年,家产挥霍一空,他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寻常变化后,看穿了世态炎凉,写出《儒林外史》。

  2、生难字词

  (1)字音星宿(xiù)斋公(zhāi)醉醺(xūn)阎王(yán)紧攥(zuàn)带挈(qiè)腆着(tiǎn)啐(cuì)嗑(hé)兀自(wù)(2)词义

  【烂忠厚】过分忠厚。

  【闯将来】闯来。将,助词,没有实义。

  【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鼓报时。

  【权变】随机应变。

  【见外】当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强调不出所料)。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快速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3~11段):写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明确:

  (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2)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从病理学分析:范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

  2.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就意味着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既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又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功名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3.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明确:主要是两点:

  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

  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4、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5.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明确: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地“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癫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癫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6.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明确: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步骤四深层探究分析人物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言行前倨后恭的表现:先傲慢而后恭谦。中举前后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形象跃然纸上。

  2、张乡绅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明确:张乡绅这个人物比较特殊,他是另一种类型的热衷于势利的人。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3.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

  明确: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4.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明确: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变化,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被奉承、被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5.提问: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明确: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2.拓展延伸

  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

  (2)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地方,并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一种是零星的穿插在范进喜疯的每个过程之中,一种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写之后。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用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用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烘托范进的那股疯劲,一处处衬笔都突现了中心人物。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范进中举吴敬梓

  背景——中秀才,丈人“贺喜”开端——借盘缠,范进遭骂发展——断炊烟,范进卖鸡

  高潮——中举人,喜极而疯,丈人打人,丈人趋炎结局——送礼物,张乡绅附势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只有成功地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非谓滔滔不绝地说,学生默默聆听,而在于引导启迪。”老师要改变角色,让学生在平等、自主中浑然不绝地感受知识的甘甜,悄然实现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升华,从而在感兴趣的方法中自主学习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所以,注重调动学生自由自主的参与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精品3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同案火候局不过兀自桑梓万贯家私谨具贺仪相与

  四、范读课文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

  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⑤“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⑦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③第五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讨论思考和练习二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借报录人之口说范进是”迷了心窍”含有什么深意?

  ②胡屠户第二次贺喜的时候,为什么叫二汗提着?为何又写明礼物?

  ③简析胡屠户喝酒壮胆的有关描写的语句。

  ④“忍不住的笑”,有什么含义?

  ⑤简析第9段胡屠户厚颜无耻的.恭维范进的语段。

  ⑥为什么众人也都笑起来?

  ⑦简析第9节末句。

  小结:结合思考和练习三讨论胡屠户对中举前后范进态度的变化

  三、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除众人之外又详写乡绅来拜?

  ②课文末段写胡屠户见财性、心喜却又假意推让,运用了那些动词?

  ③夸张张乡绅的富有与范进中举欢喜疯了有无关系?

  四、归纳总结全文

  1、中心意思

  2、写作特点: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3、语言特色:准确生动的白话语言

  五、讨论思考与练习

  探究活动

  如果这次范进还没中举,请你设想一下,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就此续写新结局,要求续写内容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同时,准备一份谈本次写作体会的稿,预备在课上向同学们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