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12 15:23: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故乡》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故乡》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幻、尤、苇、朴、塘、狭、柴、帆、纯、辉、触、帐”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怀念家乡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及含义较深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准备

  幻灯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裹脚前,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芦苇的资料)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故乡芦苇那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故乡的芦苇)。

  (二)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2)给各自然段标明序号。

  2、出示生字卡片,说说你会用什么方法记这些生字。(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读准字音。

  “塘、帐”的韵母是后鼻音;“柴、纯、触、帐”的声母是翘舌音;“辉”不要读成“fēi”。

  “几”是多音字,可组词国吧辨析,如“几乎”的“几”读jī,“几个”的“几”读jǐ。

  (2)识记字形。

  辨析“幻”与“幼”、“尤”与“龙”;“塘”的第八画是“长横”,右边出头;“柴”右上部分是“匕”不是“七”。

  (3)理解词语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水边,叶子披针形,茎中空,光滑。茎可以编席,也可以造纸。根状茎可入药。

  朴实:朴素。

  摇曳:轻轻地摇动。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狭长:窄而长。

  帆叶:船上的由。

  触须:昆虫、软体动物或甲壳类动物的感觉器官之一,生在头上,一般呈丝状。

  蚊帐架:支撑起蚊帐的架子。

  3、开火车朗读就是课文。(读后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4、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2)集体交流。

  第1自然段,写故乡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尤其是那芦苇令人记忆深刻。(指导朗读)

  (3)自读第2—4自然段,边读边在书上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

  ①仿照“一片片、绿油油”写“ABB”式的词语。

  ②说说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幻灯片出示:

  “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给村庄镶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指名读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用“ABB”式的词语把芦苇那美丽、宽广、绿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觉得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一样)

  (板书:芦苇,绿、多、美)

  (4)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故乡芦苇的美丽景色和故乡芦苇给我童年带来的乐趣。那么,作者是怎样从“写物”和“忆趣”两方面来写课文的呢?

  (二)学习课文第5—8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然后说说你的感受。

  (1)作者在这部分中写了几件童年趣事/

  (第一件是用芦叶吹出鸟鸣似的'歌声,第二件是用芦叶制作小船,第三件是在芦苇丛中捉纺织娘玩)

  (2)这三件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2、第一件事。

  (1)芦苇给“我”和小伙伴们带来了欢乐,这种欢乐来自芦叶吹出的音乐。省略号有什么作用?你能想象当时他们吹芦苇时会是什么样吗?

  (板书:芦叶,吹、陶醉)

  (2)你能读出他们当时那种快乐的心情吗?(指导朗读)

  3、第二件事。

  (1)你能依照作者的讲述,说出制作芦叶船的几个步骤吗?

  (2)他们是怎样试航的?谁能来表演一下他们当时的动作?

  (注意体会“小心翼翼、欢呼雀跃”。读“开船啰!开船锣”声音更欢快点。满脸笑容地读,体会童趣)

  (3)幻灯片出示:

  “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汇合协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船队”和“幻想”分别指的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板书:芦叶船,满载幻想。指导朗读)

  4、第三件事。

  (1)“纺织娘”是种什么样的动物?你能画出来吗?

  (2)幻灯片出示:

  “然后把竹笼挂在蚊帐架上,让纺织娘的歌声伴我们进入梦乡。”

  (3)为什么他们要带着纺织娘的歌声进入梦乡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板书:芦苇丛,捉纺织娘)

  (三)总结

  1、课文既写了家乡芦苇的美,又写了童年的快乐,那么课文主要是围绕一个什么意思来写呢?

  2、课文中哪些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3、谈谈自己家乡的美景和在家乡的趣事。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故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酸枣树叶的可爱,对家乡的热爱,酸枣树默默奉献的品质。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文中语句的优美,积累词句。

  重难点:

  重点:感知文章大意,体会酸枣树叶的可爱,对故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难点:体会酸枣树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2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还记得那故乡的酸枣树吗?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哪个小组还想读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写了酸枣树的哪些方面?

  指名分段读课文。

  3、交流。

  4、让我们再次走近故乡,走近酸枣树。出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认识故乡,体会酸枣树的可爱。

  1、感受叶的可爱

  师:春天来了,酸枣树长出了嫩嫩的叶子,它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写叶子样子的句子勾出来。

  (2)交流。“他先是羞羞答答地……可爱极了。”重点体会:小尖芽、羞答答、试探、小巧玲珑、黄茸茸、浅绿色。

  交流中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结合有感情的朗读。

  (3)叶子好可爱啊!齐读第二段。

  2、提纲导读,体会酸枣树花、果的可爱,感受孩子们打枣、吃枣的快乐。

  1、教师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课文三、四两段。

  (1)认真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2)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酸枣树的花和果的?找出描写花的句子画上“——”,找出描写果的.句子画上“~~~”。

  (3)读一读找到的句子,与同组同学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逐项指名反馈,评议。

  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汇报时读出自己的感情。

  (1)酸枣花:“黄黄的、米粒般,像……金色的小星星”——认识酸枣花的颜色、大小、形状,体会酸枣花的小巧、美丽、可爱。

  (2)酸枣:“小酸枣、由清变绿、由小变大,红红的……到处是……酸酸的……”——认识酸枣的成熟过程,了解酸枣的颜色、味道,体会酸枣的诱人与鲜美。

  4、引导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与描写的生动:刚才大家读了这么多优美的句子,想在请你介绍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1)学生自由发言,交流、介绍。

  (2)教师适时点评,引导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与谴词用句的精妙。

  (3)学生再次深入地有感情朗读句子。

  6、教师小结导读:如此诱人的酸枣渐渐长大,看着这诱人的酸枣,你最想去摘吗?

  (1)你有过摘果子的经历吗?(学生交流体验)

  (2)你能看出孩子们的快乐吗?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从哪儿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

  (3)小结:这么多年过去了,酸枣树还是让作者记忆犹新,作者只是在怀念酸枣树吗?(怀念家乡)

  三、总结全文,背诵说话。

  1、教师导言:酸枣树的叶、花、果是如此的小巧、可爱、诱人,可你知道它们是生长在什么样的地方吗?

  2、学生反馈。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4、说说: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我爱故乡的酸枣树

  果树王国

  叶

  酸枣花花怀念家乡、热爱家乡

  果

  默默奉献

《故乡》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第二课时:唱《如今家乡山连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第三课时:唱《故乡小路》,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第二课时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