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整理

时间:2023-03-23 17:21: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整理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整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整理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春暖花开,是适合出游的好季节。几个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去游玩的路上,打算买些气球,正好在路上看到了小咕咚超市。同学们,你们认识 “小咕咚”吗?我们在什么节目里面认识的“小咕咚”呢?今天,我们就到“小咕咚”开的超市去看一看,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师说:小朋友们到小咕咚超市去买气球,超市里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小咕咚”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师:看到这儿,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小咕咚”说吗?生回答。(东西摆得乱)

  师:同学们提醒的太对了,“小咕咚”一定会感谢你们的,那么,是不是应该按照一定的方法把这些凌乱的货物整理好呢?使“小咕咚” 能马上找到小朋友需要的气球呢?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咕咚”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那我们和“小咕咚”来比一比,看谁学得好,好吗?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小咕咚在他的超市里终于找到了气球。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买的什么样的气球呢?(课件出示:小朋友手里拿着漂亮的气球)。这么多漂亮的气球,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听清老师说的要求。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在你的练习本上。

  3、学生汇报。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生:圆形一类,心形一类,糖葫芦形一类。分的很好。教师贴图片板书。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除了这种分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刚才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分类的时候是一推一堆放的,还有的同学和他们小组的不一样的吗?到前面学生板贴,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师:你怎么知道的?生:这一排最长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学生汇报。

  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4、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师:如果增加一个心形的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生回答。那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生回答。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心形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心形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我们刚刚主要是按照气球的形状进行分类的,那还可以怎样分呢?生回答。

  5、小结:以上我们是按照物体的形状、颜色进行分类的。在分类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知道是按什么来分的,这也就是分类的标准,然后同学们再动手进行分类,这样就能快速准确的把要分的物体分好了,在选择自己喜欢的整理方法,把它记录下来。同学们听懂了吗?

  (二)感受不同情境下不同分类标准的选择。

  1、尝试用图表记录分类结果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师:我们刚刚说了几个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看他们来到了公园门口,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 生答略。(要说清按什么标准分)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分类标准整理一下。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呢?

  2、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人,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第一次是按大人孩子分,第二次是按男女分的。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不变。

  小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

  3、体会不同情境下分类标准的选择。

  A情景:发现王国门口买票 B情景:戏水乐园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和家长们到了发现王国,他们应该怎样买票呢?

  那到了戏水乐园呢?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来虽然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课间休息:学了这么长的时间。我们来轻松一下,同学们在智慧树里面认识了 “小咕咚”,那智慧树里面的歌曲同学们是不是都会唱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同学们起立,我们和他们一起唱一起跳。

  三、巩固练习。

  1、我们和“小咕咚”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学习,真开心!那根据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如果把咱们班的同学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呢?

  2、那我们就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来整理一下自己的小书包,看谁动作快,动作还轻,不影响其他说的同学,能做到吗?好现在开始。学生汇报。

  四、总结:

  同学们刚刚说都非常好,我们今天学会了分类与整理,“小咕咚”也学会了,我们在一起去看一看,“小咕咚”的超市现在是什么样子了。同学们看屏幕“小咕咚”的超市和原来比有什么变化?生答。看来“小咕咚”是学会了分类与整理,你看它的小超市的商品摆放的多整齐,也不乱了,分类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是非常多的,学会了分类,同学们可以自己整理房间、整理书包。你们都学会了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设计整理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吸铁石、气球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课件出示文具店图片)

  同学们,你们去过文具店吗?这有两家文具店,一家是小熊文具店,一家是小鹿文具店,你愿意去哪家买东西?你是怎么想的?(指生汇报:小鹿文具店,因为小鹿文具店更整齐。)

  小鹿文具店是怎么把物品摆放的.这样整齐的?(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像小鹿文具店这样,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

  1.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分类的现象吗?(指生汇报:垃圾分类、超市分类。)

  2.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1)(课件出示气球图片)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指生汇报。板书:形状、颜色。)(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同桌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桌两名同学为一组,把气球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想一想怎样让别人清楚地看出你的分类结果。哪组完成的最好,老师会把你们组摆的拍下来,展示给大家。(教师巡视,将学生作品进行拍照。)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一堆一堆)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学生汇报)

  你的方法可真好。现在张老师也把这些气球按照一列一列地摆分分类。(教师操作,学生说。)

  谁还记得,刚才我们是怎样摆的?(一列一列地摆,从下往上摆。)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可以在下面画一条线,第一列都是圆形气球,在下面画个圆形气球。第二列都是葫芦形气球,在下面画个葫芦形,第三列画个心形。像这样的用象形图像表示分类结果的图,就叫做象形统计图。

  从这个象形统计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生汇报:圆形气球有5个,心形气球偶4个,葫芦形气球有3个。)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3)动手操作,再次体会分类的方法

  刚才我们是将气球按照形状分类,现在你能把这些气球像老师这样按照颜色分分类吗?摆好后,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生汇报)

  出示: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设计意图: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体会分类的含义及目的,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做足准备。】

  三、巩固发散

  1.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2.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四、评价反馈

  今天你有什么新收获?

  【设计意图:在充分练习的基础上再次引领学生回顾分类计数的全过程,为下一课时的教学打好基础。】

  五、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形状

  象形统计图

  颜色

  列

  从下往上

教学设计整理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1、口算练习(开火车)

  2、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表内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出示一道乘法算式:12÷3=

  提问:看到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追问:为什么12÷3=4,你怎么知道的?(引出乘法口诀。)

  1、小组比赛背乘法口诀。

  2、同桌互考口诀,补充口诀。

  3、根据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追问:任何一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对吗?

  引出特殊乘法口诀,并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特殊乘法口诀。如: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

  (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看到12÷3=4这道算式你还想到了什么?

  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除法运算的含义及解决问题

  看算式12÷3=4,利用学具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摆学具的形式:

  1、自己先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

  3、指名板演

  引出除法运算的含义

  练习题

  1、看图列算式

  说一说是怎么想到?怎么算的?

  2、解决问题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整理4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93~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体验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感受数据蕴含的消息,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

  3.感受统计活动的学习价值,培养乐于与同学合作的态度,激发对统计活动的兴趣,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并传播爱护牙齿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1.会有不同的方法调查和记录数据,并能把调查整理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解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师(出示儿歌):一起读一读,这只儿歌在说什么?

  生:牙齿。

  师(传播爱牙信息)牙齿是身体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好好爱护它,就会成为蛀牙?(出示PPT)

  师(出示例题)看!这几个小朋友正在讨论蛀牙。

  师:那你们有蛀牙么?

  生:没有......,有......,有1颗......,有2颗......

  师:如果老师想知道同学们的蛀牙情况,可以怎么做呢?

  生(会回答:询问、调查、记录等等)

  师:要知道大家的蛀牙情况,需要一个一个问清楚,然后再记录下来,才能知道结果。

  揭示课题——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2、分组活动,交流共享

  1.收集数据

  师(分组活动)了解小组里每个同学的蛀牙颗数,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生(小组合作)

  师(巡视小组合作过程)

  你们小组师怎样调查和记录的?

  将几种不同的记录放在一起比较: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为什么?

  指出用“正”的方法记录很方便。

  2.整理数据

  师(出示表格)同学们收集数据做的非常好,要想更清楚的看出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我们需要再把收集的.数据分类整理,填写在表格里。

  生(独立完成)

  师:这两个表格分别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呢?

  生:第一个表格按蛀牙颗数分的,第二个表格按有无蛀牙分的。

  根据整理结果回答:

  (1)小组同学中,有蛀牙的人多,还是没有蛀牙的人多?

  (2)在有蛀牙的同学中,有几颗蛀牙的人最多?

  你还能想到什么?和同学交流。

  小结:通过统计,能清楚地了解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

  画“正”字记录人数很方便,在生活中也可以用。

  3、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课程表,完成涂色,一个方块表示一节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各有几节?

  从图中你知道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你知道“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么?同桌两人之间玩这个游戏,做20次,画“正”记录每次的结果。

  和同桌的表格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同桌两人的输赢次数刚好相反,平的次数相等)

  3.想想做做第3题

  课后完成

  4、总结

  教学板书: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没有正1颗正正2颗......3颗......4颗......

  教学反思: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感受合作记录的过程,用多种方式记录,总结方法,体会活动中的一些发现,提高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整理5

  教材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本节课主要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学生分析:

  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及时整理已学的内容变得更为重要。经过前面五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整理知识的方法和学习习惯,有能力自己整理学过的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能根据这一单元所学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思考、合作中整理、评议中完善、演练中检验。

  3.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教学重点: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圆的整理和复习课。圆以它本身独有的特点和魅力装点着我们周围的世界。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为精彩。老师也从我们的校园中找到了许多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拍到的照片)

  2 .如果我们要知道这圆形花坛的铺草坪的面积,该怎么计算?

  生计算,汇报

  那有关圆的.面积你还知道哪些?

  演示圆面积公式的推到过程并板书.

  (设计意图:在兴趣中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感受到数学之美,老师又及时地激疑,“需运用那些知识?”在自然而贴切中引出课题——圆的整理和复习,这大大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态势进入后继的梳理复习。)

  二、回忆整理、交流探索

  既然是圆的整理和复习课,你觉得还有哪些内容需要整理的?(生回答)

  你们能模仿圆的面积整理的方法把圆的其他知识也整理出来吗?

  生整理,汇报,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思考、合作中整理、评议中完善、演练中检验)

  三、实践应用

  (一)明辨是非

  1、圆的半径扩大2倍,周长就扩大2倍,面积也扩大2倍。( )

  2、梯形可以画一条对称轴。 ( )

  3、圆周率等于3.14。( )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它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

  5、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 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3cm( )

  (二)精挑细选

  1、一个钟表的分针长10cm,从2时走到4时,分针针尖大约走过了( )cm。

  A. 31.4 B 125.6 C. 314

  2、要在一个长8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纸片中剪出尽可能大的圆,最多可剪出( )个。

  A. 1 B.2 C. 3 D.4

  3、一个半圆,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 )。

  A. C÷2+2r B.лr C. лr+2r

  4、一个圆的直径等于一个正方形的边长,这个圆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A. 大于 B.等于 C. 小于 D.无法比较

  (三)实际应用

  1、你能提出哪些有关圆的问题并解答?

  周长:

  环形面积:

  2、如果在这个圆形草坪内,准备安装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喷灌。现有射程为20米、15米、10米的三种装置,你认为选哪种比较合适?安装在什么地方?

  (四)发展练习

  1.沿着半径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56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2、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交流,不但对圆这部分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整理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对自己的整理一定会发现很多不足之处,请同学们在课下进一步完善,好吗?

教学设计整理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3、34

  教学目标:1、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掌握其特点,能借助图形说出公式推导过程,式形结合,构建体积计算公式系统,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

  2、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系统掌握体积公式的转化与推导过程,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本节课让学生在梳理和交流中有所收获,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通过自我整理、自我提高,有效地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整理知识、形成网络。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请各位同学把自己整理好的知识向大家展示一下。

  2、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完整地表述一下。

  3、强化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柱体体积公式是什么?请说一说它的转化和推导过程。

  圆锥体体积公式是什么?说一说它的转化和推导过程?

  4、根据学生的复习整理,让学生把下表填写完整。

  图形特征计算公式

  圆柱1、上下粗细一样

  2、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S底=πr

  S侧=ch

  =πdh

  =2πrh

  S底=2s底+s侧

  V柱=sh

  =πrh

  圆锥1、有一个顶点

  2、底面是一个圆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母线展开是一个扇形S底=πr

  V锥=1/3sh

  =1/3πrh

  5、根据学生填写的表格教师质疑:根据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解决什么问题?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解决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讨论得出:

  (1)根据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判断圆柱和圆锥。

  (2)针对有关条件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进行有关的逆运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有关体积和容积的实际问题。学生先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整理的结果。

  学生填写表格,并互相提问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相关概念分得清。

  (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通常得到一个(),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当圆柱的()和()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2)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3)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6立方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立方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米。

  (4)一个圆柱形水箱,从里面量底面周长是18.84米,高3米,它最多能装()立方米水。

  (5)一个圆锥形机器零件,体积是125.6立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厘米,这个圆柱的高是()厘米。

  2、有关计算算得准。

  (1)、一个圆柱形铁皮盒,底面半径2分米,

  高5分米。

  ①如果沿着这个铁皮盒的侧面贴一圈商标纸,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纸?

  ②某工厂做这样的铁皮盒100个,需要多少铁皮?

  ③如果用这个铁皮盒盛食品,最多能盛多少升?

  (2)、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直径8米,高3米,这个沙堆占地多少平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5千克,这堆沙一共重多少千克?

  3、解决问题用得妙。

  (1)、一个长9分米的圆柱形木材,底面半径是4分米。如果将它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压路机的滚筒的横截面直径是1米,它的长是2米。如果滚筒每分钟转动8周,5分钟能压路多少平方米?

  (3)、一个圆柱形钢块,底面半径和高都是6分米,把它熔铸成一个等高的圆锥,这个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学生说一说求容积为什么要从里面量。

  学生讨论一下每一个问题各是求什么

  三、综合运用、提高能力。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在一个直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放入一个底面半径3厘米的圆锥形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这时水面上升0.3厘米。圆锥形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

  (2)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直径20厘米,长40厘米,现需要沿直径把它对半锯开,锯开后每根木料的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

  2、总结复习,畅谈收获。

  3、作业:34页3、4

  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设计整理7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教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学习新课。

  (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

  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

  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二)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

  机动车种类

  辆数

  合计

  摩托车

  小汽车

  大客车

  载重车

  教师提问: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教师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2、学生练习。

  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数(万)

  三、巩固练习。

  拿一枚1角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

  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填入下表。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整理8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14-615-716-9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思维训练

  在()中填上适当的数

  ()-9<515-()>6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同学们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并且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7+5=125+7=128+7=157+8=15

教学设计整理9

  教学目标:

  1. 会排列桌面上的图标。

  2. 会设置桌面背景图案和屏幕保护程序。

  3. 培养学生的良好上机习惯,提高操作能力。

  教学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

  一、在文件夹中选择图形文件。

  教学过程:

  一、 自动排列桌面上的图标。

  把鼠标指针移到桌面的空白处右单击,选择“排列图标”下一级中“自动排列”选项。经过如此操作后,在“自动排列”前增加了一个“√”。

  二、 在桌面上贴上一幅美丽的画。

  1、把鼠标指针移到桌面的空白处右单击,选择“属性”选项,单击对话框中的“背景”选项。

  2、把自己喜欢的图片设置成墙纸。

  单击“浏览”按钮,找到图片,按“确定”按钮,桌面上就换成了新墙纸。

  三、 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1、 演示屏幕保护程序的作用和设置方法。

  2、 介绍屏幕保护程序设置窗口的内容。

  3、 强调:“密码保护”的设置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4、 练习:设置一个屏幕保护程序,等待时间定为1分钟。设置好后停止操作计算机,看看实际效果。

  四、全课小结。

  五、练习:

  1、 想一想,把桌面设置成能自动排列图标的状态后,如何撤消这种状态,请在计算机上试一下。

  2、 用画图软件画一幅画,再把这幅画设为墙纸。

  3、 选择“滚动字幕”作为屏幕保护程序。再试一试,把字幕里的文字改为“热烈欢迎”。

  二、认识窗口这个新朋友

  学习目标:认识窗口的作用以及对窗口的基本操作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窗口的基本操作方法。

  一、引入:Windows被称作视窗操作系统,它的界面都是一个一个的窗口组成的,窗户有窗框、玻璃,可以打开和关上,Windows的窗口是怎么样的呢?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这个窗口,我们来学习一下窗口的知识;

  二、新授

  1、窗口的组成

  1)边框和工作区 每个窗口都有一个大小范围,四个边,将鼠标移过去,指针会变成双箭头,这时拖动就可以改变窗口的大小,中间的空白就是工作区了;

  2)标题栏 每个窗口最上面都有一个蓝色的长条,这是窗口的标题,称作标题栏,在标题栏的左边是窗口的名称,最右边是三个按钮图标,从图像上可以看出,第一个是最小化,中间是最大化,第三个就是关闭了,将鼠标移到标题栏上,然后拖动标题栏可以移动这个窗口,在标题栏上双击可以最大化窗口;

  3)菜单栏 在标题栏的下方是菜单栏,菜单栏是一排菜单组成的,每个菜单都有一个文字名称,鼠标移过去会凸起来,这些都是按钮,单击一下会出来一排菜单,第一个是“文件”菜单,第二个是“编辑”菜单,里面都有相关的命令,记住文件菜单里有“保存”和“另存为”命令,编辑里有“复制”和“粘贴”命令;

  4)工具栏 在菜单栏的下方有一排按钮,它们是最常用的一些菜单里的命令,都是用按钮图标来表示,图标比文字更形象一些,操作也更简便,最右边的一个双箭头表示后面还有隐藏在后面,记住后退按钮,向上按钮;

  5)地址栏 在工具栏的下方有一个白色的长条,长条右边有一个黑色的三角按钮,长条里面有一些文字,表示当前窗口所在位置,单击黑色的下拉按钮,可以选择其他位置的磁盘或者文件夹;

  6)工作区 窗口中的空白区域就是工作区,里面可以放文件和文件夹,在“我的电脑”窗口中放的是磁盘,方形盒子形状的是逻辑硬盘,一个光盘形状的是光驱,不同的窗口中工作区的内容有些区别,在“记事本”窗口中可以输入文字,在“画图”程序窗口中可以绘画;

  7)滚动条 在窗口的右边和底边有时会出现一个长条上下是两个黑箭头,这就是滚动条,表示下面或者旁边还有内容,使用方法是单击黑箭头或者拖动滚动条,窗口中的内容就会跟着滚动,竖着的叫垂直滚动条,横着的叫水平滚动条;

  8)状态栏 在窗口最底下的是状态栏,可以显示一些当前操作的方法和进展状况,起提示作用;

  练习:

  1、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把它拖到右边,再移到中间,最大化窗口,然后再还原;

  2、记住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3、打开“我的电脑”窗口中“(C:)”盘,看一下窗口中的内容,单击工具栏上的“向上”按钮,退回到“我的电脑”再打开“(D:)”盘,看一下窗口中的内容;

  4、看一下地址栏中的内容,确定当前的位置,单击黑色的下拉按钮,在出现的下拉列表中单击“我的文档”文件夹,看一下窗口发生的变化,单击后退按钮返回原位;

  5、找一个窗口有滚动条的窗口,拖动一下滚动条,再单击上下的黑三角按钮看看有什么不同?

  三、小组互相演示操作

  四、质疑: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三、查看磁盘信息

  学习目标:

  了解磁盘驱动器的类型和鼠标右键的用法。

  学会在“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中查看自己需要的文件和文件夹信息。

  学习重难点:

  驱动器的类型和鼠标右键的用法

  学会在“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中查看自己需要的文件和文件夹信息。

  教学过程:

  1、认识硬盘、软盘、光盘(教师演示)

  磁盘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硬盘,一类是软盘。硬盘?软盘?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区别呢?

  硬盘的容量比较大,也就是说它能记录的信息比较多,而且一般都装在机箱里面。软盘的容量就相对比较小了,一般放在机箱外面。

  因为软盘的容量太小,所以用得越来越少了,近几年用得比较多的是光盘。平时我们用的音乐CD、VCD影碟都是光盘,电脑上用的软件光盘和它们外表看起来是一样的,而且CD和VCD都可以在电脑上使用。

  现在一般的硬盘容量在3GB到20多GB之间,软盘的容量为1.44MB多,光盘的最大容量大约是650MB,(DVD盘片单面4.7GB)。

  2、磁盘的属性:磁盘的属性通常包括磁盘的类型、文件系统、空间大小、卷标信息等常规信息,以及磁盘的查错、碎片整理等处理程序和磁盘的硬件信息等。这一节学习如何查看磁盘的属性及使用磁盘处理程序。

  查看磁盘的常规属性

  磁盘的常规属性包括磁盘的类型、文件系统、空间大小、卷标信息等,查看磁盘的常规属性可执行以下操作:

  (1)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对话框。

  (2)右击要查看属性的磁盘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

  (3)打开“磁盘属性”对话框,选择“常规”选项卡。。

  (4)在该选项卡中,在最上面的文本框中键入该磁盘的卷标;在该选项卡的中部显示了该磁盘的类型、文件系统、打开方式、已用空间及可用空间等信息;在该选项卡的下部显示了该磁盘的容量,并用饼图的形式显示了已用空间和可用空间的比例信息。单击“磁盘清理”按钮,可启动磁盘清理程序,进行磁盘清理。

  (5)单击“应用”按钮,既可应用在该选项卡中更改的设置。

  进行磁盘查错

  用户在经常进行文件的移动、复制、删除及安装、删除程序等操作后,可能会出现坏的磁盘扇区,这时可执行磁盘查错程序,以修复文件系统的错误、恢复坏扇区等。

  执行磁盘查错程序的具体操作如下:

  (1)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对话框。

  (2)右击要进行磁盘查错的磁盘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

  (3)打开“磁盘属性”对话框,选择“工具”选项卡。

  (4)在该选项卡中有“查错”和“碎片整理”两个选项组。单击“查错”选项组中的“开始检查”按钮,弹出“检查磁盘”对话框。

  (5)在该选项卡中有“查错”和“碎片整理”两个选项组。单击“查错”选项组中的“开始检查”按钮,弹出“检查磁盘”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6)单击“碎片整理”选项组中的“开始整理”按钮,可执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练一练:

  1、打开硬盘窗口,找到“windows”的文件夹并打开它,看看里面又有多少个文件夹?

  2、打开C盘,试一试能找到多少个word文档文件?

  3、有鼠标右键查看硬盘里某个文件夹的属性,看看能得到哪些信息?再用鼠标右键查看软盘里某个文件的属性,看看又能得到哪些信息?

  四、用计算机播放VCD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多媒体的含义,认识多媒体电脑。

  2、认识文本、图像、声音和影像等多媒体文件。

  3、学会媒体播放机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文件:图像和影像(配套光盘中的“图片”、“电影”文件夹)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媒体播放机。

  教学难点:

  理解多媒体的含义,认识多媒体文件。

  教学过程:

  1、多媒体是一个比较抽象又时时刻刻伴随在人们左右的概念,要让学生去理解多媒体这一概念是有难度的,教师可以通过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信息就在我们身边,漂亮的广告画,悦耳的音乐,精彩纷骋的电视节目,情节感人的动画片,梦幻般的游戏世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并不是多么神秘,多么难以理解的东本,它就在我们身边,以激发进一步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电脑主要可以通过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也可以把机房里现有的机器作为实例呈现给学生看,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把各部分配件拆下来供学生观看,学习。

  3、介绍多媒体文件时,可以结合图标进行,以便于学生掌握。每种多媒体文件介绍以后要让学生去找一找自己电脑上的这类多媒体文件,并去打开它们,看看里面有些什么信息。

  4、媒体播放机在外形上和家用VCD很相似,因此学生在按钮的使用上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这里的重点是想欣赏什么媒体文件,就要选择相应的文件类型,这里教师可以结合前面的讲的多媒体文件,逐步引导学生这样去做,先选择想要欣赏的文件类型,再选择想要欣赏的文件。

  5、用超级解霸播放VCD的方法!

  6、录制影片中的一段内容的方法

  利用超级解霸,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录制下来,并保存为一个文件。

  教师示范。

  练习:播放VCD的时候,录制一段自己喜欢的内容,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五、文件和文件夹

  学习目标:

  1、学习创建文件夹并改名;2、学会选择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3、学会复制与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方法;4、学会软盘格式化的方法;

  教学内容:

  建立一个文件夹

  建立自己的文件夹是一个良好的习惯。那怎么建立呢?

  先选择要建立新文件夹的位置,比如说,我要建立在C:的根目录下面,那么在资源管理器的左边点“C:”的盘符的图标,然后,将鼠标移动到右边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此时出现一个菜单,将鼠标移动到下面的“新建”上,此时又出现一个菜单,再从中选择“文件夹”。

  这时电脑会让您给新建立的文件夹取个名字,可以用英文,也可以用中文,比如我给自己建立一个叫“xiaoyu”的文件夹,输入完名字后按回车就建好了。

  现在里面还没有任何东西。如果我们想把自己的文件都放在这个文件夹里,就可以把文件复制或者移动到这里。只要您愿意,还可以把您喜欢的声音文件、图像文件或者任何其它类型的文件都放到自己的文件夹里。可是如果放的文件太多,我怕会显得太乱。

  但如果把什么文件都放在一起,就会很乱了。所以我们可以再建立几个不同的文件夹,然后把文件按类别放在不同的文件夹里,就不会显得乱了。

  现在建立文件夹您也掌握了。我们来看看文件夹的改名吧。文件夹和文件一样也是可以改名的。

  先选中文件夹,然后单击鼠标右键,从菜单中选择 “重命名”就可以了。然后就可以输入新的名字了。

  更改名称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先选中文件夹的名称,然后按一下键盘上的F2键,注意,是键盘最上面一排键中的“F2”键。现在就可以直接改名了。

  好,下面我们来学习文件的删除。删除文件就是把我们不想要的文件从硬盘上清除,这样可以空出这个文件原来所占用的空间。

  删除文件非常方便,只要先用鼠标点一下文件,选中它,然后用鼠标点一下上面的这个“删除”,电脑会提问是否将它放入回收站,单击“是”就可以了。

  如果想删除多个文件,可以用鼠标拖拽拉出一个虚线框,把要删除的文件都包括在里面。

  磁盘格式化

  刚才在讲对文件、文件夹的操作,我们举的都是硬盘上的例子,现在我们来看看软盘。软盘格式化就是把磁盘里的所有内容都不要,把它清理干净。先把软盘放进软盘驱动器,打开我的电脑窗口里找到“3.5英寸软盘”的图标,在这个图标上单击右键,然后选择“格式化”,在这里点一下这个“全面”前的圆形选择,然后点“开始”,电脑就开始格式化了。等格式化完成了,会向您报告软盘的信息,这是总空间,这是可利用空间。二者相等,说明磁盘空间全部是好的,这样,格式化就完成了。(注意:必须确定这张软盘里的内容是完全没有用或者已经不需要,才可以进行格式化)

  练一练:

  1、创建一个文件夹,用自己的姓名命名。

  2、把我的文档的一个文件复制到刚创建的文件夹中去。

  3、小组尝试格式磁盘。

  质疑、提问: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六、智能ABC输入法

  智能ABC输入法(又称标准输入法)是中文Windows3.2和Windows95/98中自带的一种汉字输入方法,由北京大学的朱守涛先生发明。它简单易学、快速灵活,受到人们的喜爱。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能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词组,知道智能ABC输入的自动记忆功能,理解和掌握智能ABC输入法中的简拼输入方法。

  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从英文输入切换到智能ABC输入法,掌握智能ABC输入法输入词组的方法,学会使用“翻页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简拼的乐趣,并把完成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内心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掌握智能ABC输入法使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智能ABC输入法中的简拼输入方法。

  四、建议课时:2-3课时

  五、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1、 出示迪士尼的动画明星,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并且比一比谁能用尽可能多的词汇来描述你心中的动画明星。继而引出课题:智能ABC输入法。

  2、 完成迪士尼动画明星大家谱

  任务一:看书自学,自主探索出智能ABC输入法。

  让学生自己通过单个字和词组输入的比较,自己体验词组输入的优点:可以减少重码选择,加快输入速度。用板书列出词组输入方法不同途径(智能ABC输入法输入词组时,支持全拼、简拼和混拼),让学生都试一试,从中得出窍门。

  如:输入“计算机” jisuanji

  全拼 jisuanji

  简拼 jsj

  混拼 jsuanj jisj jisji

  任务二:小组合作填写迪士尼明星大家谱。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体验灵活运用输入法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用全拼输入重码率最少,但简拼输入的键最少,混拼居两者之间。教学时,不用讲这些概念,但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3、 交流展示各小组的作品,对学生的表现和知识点做简要的小结。

  第二课时

  1、

  输入方法有了了解和尝试后,可进行多形式的练习比赛,例如结合语文课的知识,一字多音的组词,成语接龙,黑白配(写反义词)等。寓教于乐,在游戏中让学生对词组的输入有进一步的掌握。

  2、以结合金山打字通中文打字中的拼音练习进行汉字输入的练习。

  七、进入“写字板”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写字板”可以进行文字处理,认识“写字板”的基本界面,了解启动和退出方法及其作用。

  技能目标:熟练掌握 “写字板” 启动和退出的方法,学会在写字板中输入英文。

  能力目标:能明确观察比较的对象,灵活选择观察的方法,并及时做出口头的概括。

  情感目标:对学习活动表现出稳定的兴趣,有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启动、退出的几种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生独立认识和理解“写字板”的基本界面。

  四、建议课时:1课时

  五、教学建议:

  1、温故知新,复习Windows操作系统中软件的启动、退出方法和窗口结构,为后续的学习作铺垫。并直接引题:Windows操作系统中有最基本的字处理软件:写字板。使用写字板,我们可以输入、处理中文。

  2、 让学生在桌面上寻找写字板图标,并思考讨论启动写字板的方法。由于有复习作铺垫,学生能自己归纳出两种方法。方法一是从开始菜单启动。通过“开始——程序——附件——写字板”进入写字板。在这里可向学生提问:还从这里启动过哪些程序?从而使学生明确“开始菜单”是Windows中启动程序的主要方法。方法二是通过快捷方式启动。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体会快捷方式的便捷特点。

  3、写字板窗口可以通过和文件夹窗口的比较,围绕写字板窗口和文件夹窗口有什么异同展开课堂讨论,来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各部分的作用。教师适时点拨:文件菜单中的命令都与文档的操作有关,如打开、保存、打印、页面设置等。默认时,文件菜单中会列出最近打开的4个文件,可以直接单击文件名打开相应的文件。进入写字板后,不同的机器其默认状态可能不同,可以让学生了解菜单栏中的“查看”菜单可以调用各种工具栏。

  4、认识了写字板界面以后,可让学生自己尝试在写字板中输入英文,并留意输入时遇到的问题,鼓励善于发现和大胆尝试。教师适时点拨:1.需要输入英文之前,必须确认在文档编辑区必须有闪动着的插入光标。如果没有插入光标,需要使用鼠标单击在文档编辑区中的任何一个位置;2.在我们输入英文的过程中,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将字母改成大写,可以使用字母大小写转换键Caps

  Lock;在输入的过程中,每输入完一个英文单词后要敲一下空格键。第一句输入完毕后要敲一下回车键。

  5、当学生输入文字完成后,可要求其尝试体验退出写字板的方法。由于有前期知识的迁移,学生一定会注意到写字板右上角的关闭按钮。然而在文档未保存的情况下关闭文档,会弹出“是否保存对文档的修改”对话框,教师应讲清“否”“是”“取消”按钮的区别:如果选择“否”按钮,练习的内容不保存并且退出写字板的操作;如果选择“是”按钮,则保存输入的文档后再退出写字板;如果选择 “取消”按钮,表示你不想退出写字板,取消了关闭、退出的命令,回到文档中继续工作。

  6、 利用写字板的文件菜单找到最近保存的文件并输入一段英文,如:

  I am a student.

  I will go to school at 7 o’clock tomorrow morning.

  退出时,在退出对话框中选择“保存”文件。

  八、简单的排版及文字输入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打开电脑中的文档。理解文字的字体和字号设置,理解文字的效果设置

  技能目标:熟练掌握文档中对文字的字体和字号设置,熟练掌握文档中对文字的效果设置。

  能力目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通过互相交流、自学等形式自主探究学习。能从学习中得到启发并与同学交流。能根据提要求选取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能用恰当的语句,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进行信息收集、判断、整理、处理等的技能和能力,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掌握对文字的字体、字号、效果设置。

  三、教学难点:掌握对文字的效果设置。

  四、教学课时:二课时

  五、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可针对前一节课的某些知识点在本节课有涉及的情况,对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巩固,以便熟练掌握。例如: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打开电脑中指定的文档。

  对文字的修饰与美化内容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自学掌握操作,互作介绍,以便学生探索多种操作方法。教师在作品的审美的方面应对学生加以指导,能让学生明白怎样合理、适宜地修饰一篇文章。(例如:根据不同文章的类型、形式、用途,修饰文字时应选择合适的颜色、字体、字号等等)

  任务举例:写一份自我介绍并进行对文章进行合适的修饰与同学交流。

  文字的效果设置仍可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教师必须说明写字板中“文字效果”设置的用途。同时可以结合该操作的用途设计练习。

  任务列举:

  小蜗牛

  春天,蜗牛妈妈对孩子说:“到小树林里去玩玩吧,树叶儿都发芽了。”小蜗牛爬得很慢很慢,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小树林里的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的,地上长着许多草莓呢。”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采几只草莓回来。”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他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张着蘑菇,树叶儿全变黄了。”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只蘑菇回来。”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他说:“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儿全掉了。”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冬天了!唉,你就躲在家里过冬吧。”

  第二课时

  字体美化的练习课

  任务列举:

  有本领的硕鼠

  田野里有一种小动物,名叫硕鼠。硕鼠有五种本领。它能走;它能游泳;它能爬树;它会挖坑打洞;还会飞!

  硕鼠虽然有很多本领,但是,硕鼠却常常被人捉住或被其他动物吃掉。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五种本领没有一种是最好的。你说它能走吧,它走得不快;你说它能飞吧,它飞得不高;你说它能游泳吧,却又游得不远;你说它会爬树吧,它又爬不到顶;你说它能打洞吧,却又打得不深。

  硕鼠名义上是有五种本领,但用起来,却没有一种是很精通的,却没有一种是很精通的,这哪能说它有真正的.本领呢?

  九:画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使学生知道Windows98系统中自带一个画图软件。

  2. 掌握画图软件的进入与退出,并熟悉画图软件窗口的组成。

  3. 熟练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

  4. 通过运用画笔软件绘制小鸡,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画笔软件各部分的操作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的兴趣。

  教学重点:绘图软件的操作与应用。

  教学难点:曲线工具的运用。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画图”软件是windows98操作系统中所附的绘图软件,利用它可以绘制简笔画、水彩画、插图或贺年片等。也可以绘制比较复杂的艺术图案;既可以在空白的画稿上作画,也可以修改其他已有的画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win98画图软件的操作与运用。

  二、新课教学

  1、启动“画图”软件:讲解并演示启动“画图”软件的方法与操

  作步骤。

  A.单击“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

  B.将鼠标指向“开始”菜单下的“程序”选项,打开“程序”

  菜单。

  C.将鼠标指向“程序”菜单中的附件选项,打开“附件”菜单。

  D.用鼠标单击“附件”菜单下的“画图”选项,启动画图程序。

  启动后的屏幕窗口如图1所示:

  2.讲解并演示画图软件的窗口组成:

  (1)标题栏:它包含了画笔的标题和图画的命名。

  (2)菜单栏:有六个下拉式菜单。

  (3)工具箱:有许多绘图工具,绘画时任选一项工具。

  (4)线宽框:改变每个工具的线条宽度。

  (5)调色板:左面是绘画时的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显示框,右边有28种颜色供选择。

  (6)滚动条:上、下、左、右移动绘图区域。

  (7)绘图区:在该区作图、绘画。

  3.讲解绘画工具的选择和应用:(边讲解边演示)

  (1)剪切工具:裁剪工具:它可以定义形状自由的剪切块。

  (2)选定工具:它可以定义一个矩形剪切块。

  (3)橡皮:可以擦除图面中不想要的部分。

  (4)涂色工具:用前景色对封闭区填充。

  (5)取色工具:它是用一个图形的颜色填另外的封闭图形区域。

  (6)铅笔:可以在绘图区内任意画线,

  (7)刷子:与铅笔工具相似,只是刷子工具状态有12种,使绘图更

  为丰富。

  (8)喷枪:该工具与前两种工具的功能类似,它们留下的痕迹的不

  同是由鼠标的拖动速度决定的,速度越们慢,斑点越密。

  (9)文字:利用文字工具可以在图画上写字。

  (10)直线:利用它可以画直线、水平线、垂直线。

  (11)曲线:利用它可以画单弯头曲线、双弯头曲线。

  (12)矩形:可以画空心方框或空心矩形。

  (13)多边形:可以画一些多边形图形。

  (14)椭圆:可以画一些垂直或水平的椭圆环。

  (15)圆角矩形:可以画一些圆角方框。

  4.实例:“画小鸡” 画鸡身

  (课件、范图演示) 画鸡头

  画鸡眼

  讲解并演示作画步骤: 画鸡脚

  画鸡嘴

  涂颜色

  图 2

  5.作品存盘退出:(讲解并演示)

  讲解:选择"文件"菜单下的"保存"命令, 将所绘制的图画保存磁盘,并退出画图程序:a.单击画图窗口右侧的关闭按钮;

  b.单击菜单中“文件”选项中的退出命令;

  屏幕弹出对话框如图3所示;

  图 3

  c.单击【是(Y)选项,保存当前窗口中的

  图形并退出画图程序;

  d.单击【否(N)选项,不保存图形,退出

  画图程序;

  e.单击【取消选项,取消退出操作,继续

  使用画图程序。

  6.练习:选择"文件"菜单下的"新建"命令, 打开一个空白的绘图

  窗口,绘制小鸡觅食的简笔画。如图4:

  图 4

  全课总结(略)

  画图课练习:

  B、 画小猫

  小猫是我们大家都比较喜爱的动物。今天我们就来用《画图》来画只可爱的小猫吧!

  单击工具箱中的曲线工具,在工具箱下部工具状态选择器中选择第二种线的宽度。

  拖动鼠标画一条直线,单击曲线上的某一段,然后拖动鼠标调整曲线形状。每条曲线只能有一段弧线或两段弧线。用这个方法先画出猫的左边的耳朵。

  用曲线工具画出猫头的外轮廓,并画出另外一只耳朵。

  用曲线工具画出猫的眼睛,接着画出有斑纹的毛。用铅笔工具画小猫的嘴,用直线工具画胡子等。

  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小猫的其他部分。

  给小猫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并在外面画上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然后移动到小猫的脖子上。瞧一只可爱的小猫就画好了!

  这种方法是遵循了一般绘画中先上后下,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原则。运用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画出很多简单的造型出来。

  B、趣味画图——画个苹果当房子

  在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小人国。这一天,小人们发现了一个被人们丢弃在路边的大苹果。于是他们把苹果运回家,并且把它改造成了一幢美丽的房子。

  他们打开了电脑中的画图程序,在画图程序中画了一个大苹果。

  首先,选中直线工具,把线形定为稍粗一点。接下来选择圆形工具画了一个圆,用曲线工具在圆形内侧上、下方分别画两条曲线,这两条曲线中间相连接,两端与圆形连接,运用橡皮擦把曲线上、下部分的圆形擦掉,然后用多边形工具在最上面曲线的凹处画一个细长的三角形作为苹果的把儿,在把儿的左侧利用多边形工具画一片苹果叶子,叶子的中间用曲线工具画叶脉。

  这时,一个非常好看的大苹果就运回家啦!

  接下来小人们要把这个大苹果改造成一座漂亮的房子。既然是房子就一定得有门和窗,用矩形工具在苹果的下端画了一个方形作门,用圆形工具在门上画了一个门把手。接着用圆形工具画了两个窗子,直线工具画窗格。房子改造完了,小人们还想让这座房子充满生活气息,于是,他们在门的下面用圆角矩形工具画了一些碎石台阶,把苹果把儿做成了烟囱,用圆形工具画的炊烟一点点儿的冒出来,门前的地面上用刷子画的草丛也充满了生机。

  这么一幅画没有颜色肯定是不好看得啦,下面的任务是给它图上颜色。选择油漆桶喷涂自己喜欢的颜色。背景色在中下方用直线隔开,上方填充湖蓝色作为天空,下方填充灰色作为地面,这样可以使画面有空间感。叶子一半是浅绿色,一半是深绿色这样显得有层次感。

  小人们看着做完的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

  C、青蛙宝宝

  青蛙宝宝是田园卫士,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它。今天就跟我来学画青蛙宝宝吧!

  1.打开“画图”程序,先用“椭圆”工具画一个椭圆形,做成青蛙宝宝的头,再画两个圆形作青蛙宝宝的眼睛外框。

  2.用“橡皮”工具把青蛙宝宝的头与眼睛外框的交叉处擦去,用“直线”工具画出青蛙宝宝的身体。

  3.用“椭圆”工具画出青蛙宝宝的眼睛,用“刷子”工具点出两个鼻孔,用“曲线”工具画出大嘴巴。

  4.用“直线”、“椭圆”工具画出青蛙宝宝的一只手和一只脚。

  5.最后用“复制”、“粘贴”工具复制出青蛙宝宝另外的一只手和脚,用“用颜色填充”工具给青蛙宝宝“穿”上漂亮的外衣。看,一只可爱的青蛙宝宝画成了,快试试吧!

教学设计整理10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熟记加法表,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

  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有关10以内的加法。

  难点: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二、复习数。【出示课件】

  这一单元你学习了那些数?请你写出来。

  1、对双数和单数的认识。

  师:你还知道些什么?

  2、猜一猜。

  ①出示第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师:他们分别说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几层?小女孩呢?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三、复习数的组成。

  1、数的组成。

  ①师:我们已经学过l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②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说说组成。

  四、复习数的加法(整理加法算式)【课件】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法算式,你能说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问:你能说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问:你能说出得数是4、5……10的加法算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指导学生横看加法板书表。

  让学生按横行顺序很快地读算式说得数。

  问:看每一横行最左边的一个算式和最右边的一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老师

  边问边指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能说出相加的两个数刚好调换了位置,得数一样。)

  练习:老师任指一题,学生很快地说出得数一样但两个数调换位置的算式。

  (2)指导学生竖看加法表。

  五、整理复习10以内减法。(整理减法算式)【】课件

  师:我们已经复习了10以内数的加法算式,那么10以内数的

  减法算式。你能说出2减几的减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问:横看减法表,编排上有什么特点呢?

  师:第一行是2减l,也就是2减几,第二行是3减几,第三行4减几……

  第9行是10减几。每一行第1题都是从减l开始。

  接着请学生按横行顺序很快读算式说得数。

  问:竖看减法表,编排上有什么特点呢?第一竖行减号前面是哪些数?

  六、复习指导——练习“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问题解决)

  (1)出示梨子图

  请学生说图意,再列式计算。(多方位的思考)

  出示动物。

  学生说图意,说要解决的问题,再说解答方法。

  出示上车下车的图,说一说要解决什么问题,在找信息,并解答。

  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了10以内减法和这个单元的综合练习。10以内减法算式除了减0和得数是0的题以外,全部都在这个表中,一共45道题。这些题都是最基本的,要做得又对又快。在综合练习中,我们练习了看一个图列4式,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等,都是我们要掌握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争取好成绩。

教学设计整理11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2、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通常我们是怎样整理复习学过的知识?

  学生回答:整理出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梳理出知识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随机板书:知识点、联系、实际应用

  3、这节课我们就应用这种方法来整理这两种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

  二、自我梳理形成网络

  1、小组合作整理

  课前大家已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整理,现在拿出你们的数学整理记录单,把你整理的内容先在小组内交流,并解决你在复习中的问题。如果发现在整理中有遗漏的内容,就边交流边补充到整理记录单中。一会在全班进行交流。看哪个小组对这部分知识梳理得更完整、更全面。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把整理的有特色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了学生能有条理的独立整理复习所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整理复习的能力和习惯,在小组交流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遇到困难能主动请教他人,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从而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能力。]

  2、交流汇报

  形式: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汇报一部分的知识。其他小组穿插交流(给予肯定或补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总结和反思,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①汇报长方体、正方体特点方面的知识

  知识点:

  长方体:

  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

  (补充)有时有2个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有12条棱,8个顶点

  正方体:

  有6个面都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有8个顶点

  联系:

  都有6个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

  8个顶点。

  (补充):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小结:经过大家的交流补充,对于这两种立体图形的特点上的联系与区别我们已经梳理得很完整了,那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这两种说法又是否正确呢?(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判断练习)

  (1)用4个相同的正方体就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正方体。()

  (2)长方体的12条棱按长度来分能分成三组。()

  ②汇报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方面的知识

  知识点:

  长方体:长方体表面的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求法是:S表=(ab+ah+bh)x2

  正方体:正方体表面的面积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

  求法是:S=6a2

  知识延伸: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都可以成:S表=(ab+ah+bh)x2

  (补充):

  (1)解决实际问题中,给表面积计算的结果取近似数时要用“进一法”。

  (2)实际应用中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有时求的不是6个面的面积(举例)

  小结过渡: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运用知识,那这两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1)一种长方体纸皮火柴盒,长6厘米,宽5厘米,高2厘米。做一个这样的火柴盒,外套、内芯共要纸皮多少平方厘米?(老师准备两个火柴盒)

  (2)把下图的木块切成三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体,木块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③汇报有关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知识

  知识点:

  长方体:

  (1)长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长方体的体积。

  (2)长方体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长方体的容积。

  (3)长方体体积与容积的求法一样:V=abh

  正方体:

  (1)正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正方体的体积。

  (2)正方体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正方体的容积。

  (3)正方体体积与容积的求法一样:V=a3

  知识延伸:

  (1)我们是把正方体转化成长方体后才推导出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

  (2)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V=sh来求。

  (补充):

  (1)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2)解决实际问题中,给容积的计算结果取近似数时要用“去尾法”。

  小结:刚才,我们是通过长方体与正方体在特点、表面积、体积这三方面异同点的比较,梳理出了这两种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通过全班同学的交流,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发现,补充到你的整理笔记中。把你在梳理中遗漏的内容补充到整理记录单。

  3、再次补充整理笔记。

  小结:通过大家在小组内的合作及交流补充,使我们掌握的有关这两种立体图形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并有了更系统的认识。那么,在刚才小组的合作交流中,你觉得自己或同伴表现得怎么样?(借助小组的互评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生评价要有对整理记录单的评价)

  [设计意图:在哪些地方进步了(点评:有进步就会有成功);在学习习惯上那表现得好;对知识梳理得怎么样(点评:你已经养成了很好的整理习惯,具有了很好的整理能力)]

  小结:同学们在一次次的交流中,不断补充自己的复习笔记,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又收获了新的知识。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有效的复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复习习惯。老师祝贺你们,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三、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1、这节课我们就复习到这里,复习完这个知识后你有什么收获?

  2、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整理下面的知识,请同学先进行个人复习,做好整理复习记录单。

  [设计意图:一节课复习完后,让学生谈谈收获与遗憾,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体现了“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的思想,让数学能最大限度地影响着、激励着每一个学生。]

  教学反思:

  本课教者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同时,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汇报”等交流互动机会。让学生自主整理,再进行交流互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展示学生学习的个性。

  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这句话很中肯地说明了整理的重要性。平时教学中的知识点往往是零散地一个一个呈现,缺乏系统整理。引导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整理、归纳所学的内容,有助于促进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整理课的教学设计体现出整理过程。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出表格、箭头图等。即根据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一定的方法,对所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内容进行有序编码。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展示学生学习个性。

教学设计整理12

  《分类与整理》这单元的知识学习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所以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这节课的优点是从生活切入数学,激发学习欲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下面是我的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举例发生在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同时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第二个环节是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图——气球图,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然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分类的方法。

  这个环节的活动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在比较、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最后一个环节迁移到孩子们真实的生活中,以我们班的同学为例,想一想,怎样给我们班的同学分类?这个问题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大家踊跃发言,纷纷的说了许多自己想到的分类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虽然看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得很轻松,但总觉得学生学得不够扎实。

教学设计整理13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类》教学设计

  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董艳春

  教材说明: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

  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如给儿童若干物品,儿童能够根据形状、颜色和其他特征(功用、概念等)将物品分成若干组并说出分类理由。所以,在评价儿童分类能力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如果教师提示儿童“把红颜色的放在一堆,蓝颜色的放在另一堆”,所观察的并非是儿童的分类水平。

  分类能力既是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而这一系列认识活动,都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类也是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客观世界概念的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益处。

  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生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等等。

  实际上,在本册教材前面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例如,在教学认数时,我们说“有5个学生”时,已经运用了分类的方法,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能说成“5个”,是因为他们是同一类的,其标准就是他们都是学生,“学生”是他们的共同属性。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

  在这里,把分类单列一单元进行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教学内容: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类的.第一课时。教材地位:分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本节课选取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整理老师的讲桌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材通过一个信息窗“乱七八糟的讲桌”引出“怎样整理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比一比、议一议等活动,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表达的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教学难点:学会将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具准备:学具袋(分别装图形、学习卡)

  (一)课前激趣,谈话引入:

  师:今天,是第一次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老师们都想认识一下我们,谁愿意向听课的老师介绍一下自己。

  生自我介绍。

  师:你是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小朋友,让我们为他的勇气鼓掌,老师送你一份奖励。给学生的额头贴上小花。

  师:谁愿意再来介绍介绍!

  (二)创设情景、感知分类:

  师:这些小朋友做的真不错,我想很多老师对他们都有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要奖励给他们漂亮的小花。把小花贴到学生的额头。

  【教学预设:学生自我介绍时的发言方法很多,如“在座的听课老师,你们好!我叫XX×。我喜欢画画。”或“老师们好!我叫XX×,我是一个小男生,但我长的很文静,有很多人都错认我是女生。”??等等。】

  多找几名同学介绍。

  【教学预设:得到奖励的学生会笑的很开心,没有得到的学生也会起到激励的作用,为以后的教学开展有了更大的动力。】

  这时,教师适时提出要求:小朋友们,我想给台上的小朋友按不同的方法分分组,以后有什么活动就会很方便了。谁能帮帮我呀。

  【教学预设:有的同学好表现,可能会很快举手,但为了能让同学们很快就能安排,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以免浪费时间,注意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预设:生可能只说出一种分类方法,如“我是按照年龄分的”“我是按照男女来分的(性别)、我是按照得到的小花的颜色分的”“我是按照同学们的爱好分的”??】

  教师及时表扬:小朋友的们的方法可真多呀!

  这个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取信息的空间,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水平。

  师:对,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三)动手操作、学会分类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玩,怎么玩!请同组的小朋友拿出你手中的袋子,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分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分的?分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先商量怎么分,再动手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组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你们是怎样分的?教师把学生的作品一一展示,并请学生自我介绍,鼓励相互评价。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会按颜色分(绿色、粉色、蓝色)、按图形分(立体、平面),按形状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柱、正方体),还可能按照又角和没角分,如果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不提醒。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才能时学生更好的发挥聪明才智,也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提高了教学效果。】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将同一种东西——图形进行分类,可以按颜色分,可以按形状分,可以按有无角分,按几个角分。这些都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的,每次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现在,老师还要告诉你,这里还有很多种分法,有兴趣下课再去分一分。

  (三)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练习六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要求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圈?”的理由。(2)练习六第2题“把车涂上颜色”。要注意提醒学生涂色时要用同一种颜色,不要太杂乱,这样在颜色上也进行了分类。

  【教学预设:在此题中可拓展说明车是陆地上的,你还能说说其他的能怎样分类吗?如天空中飞行的飞机,水里航行的船。也可要求学生涂上色彩。】(3)练习六第3题“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

  【教学预设:这里要求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只要贴切就要加以表扬,如第一行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按照水里游的和陆地上行走的分类,有的可能按照有腿和没有腿的分类。是正确的,应该都加以肯定。第三行主要是按照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类,但有的学生可能按照有角和没有角的分类,这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哪一个更准确。】

  (四)联系生活,巩固发展:说说商场里物品的摆放是怎样分类的?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从食品类、服装类、生活用品类、文具类、玩具类等方面回答,说的越全面越好,要适时表扬。】

  在这里要求学生说明商场里为什么这样摆放的原因,体现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今天同学们都表现得很不错,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给事物进行分类,掌握了分类的方法。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为今天的收获喝彩。

  2、你觉得今天谁表现得最棒,为什么?

  (五)、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回家后用今天学过的方法整理自己的房间和书包。

教学设计整理14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15页第一、二个红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2.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3、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4、通过整理和练习,养成乐于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体会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动画导入:教师放映曹冲称象的故事。

  2、谈话:看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呢?学生自由交流感受。

  教师适时小结:曹冲能将复杂的事情与简单的事情相转化,从而巧妙的解决了问题。转化也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

  以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的动画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3、多媒体出示

  ⑴学生先独立计算并思考。

  ⑵小组内交流。

  ⑶师引导学生发现:

  ①小数乘法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

  ②小数除法可以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

  ③异分母分数加法可以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来计算。

  ④分数除法可以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

  ⑤发现:计算时经常用到转化的方法。

  4、质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用到转化的策略,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以上所说,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

  ①平面图形:

  ②立体图形:

  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④解比例的问题:

  ⑤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小结:其实象这样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情况还有很多,转化”的策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应积极使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先自行讨论,再进行交流)

  预设:把新知识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旧知识,使问题更加容易解决。

  【设计意图】

  通过唤醒学生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已有经验,引入“转化”策略的学习,做好教学的衔接与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彼此帮助,共同完成“转化”策略的探究,师生进行小组评价。及时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体会“转化”策略的广泛应用,形成积极应用策略的情感。

  5、教师多媒体展示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转化过程。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看来同学们对于转化的知识掌握的不错,赶快来检验一下吧: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1.25÷1/8(2)16-2.54-7.46

  (3)9÷0.25(4)(5l×11×l9)÷(57×77×17)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怎样算比较快。

  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友情提示:

  此题在于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运用转化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转化方法的重要性,因此重点让学生说说转化过程。

  3、你能用最快的方法写出它们的结果吗?

  友情提示:

  此题既考查学生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能力,又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看来刚才这几道题难不倒同学们,下面老师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友情提示:

  把曲线转化成线段来进行测量周长。

  2.求出下面图形的内角和。

  友情提示: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转化为一个平角。

  3、质疑:对于转化这一策略,现在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预设:运用转化这一策略可以将较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板书:复杂+简单)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你们刚才的表现真是棒极了!继续发挥你们的集体智慧,老师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计算1/2+1/4+1/3+1/16,你发现了什么?

  友情提示:先让学生试算,然后出示图片。

  质疑:你能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吗?

  引导学生交流算法,明确把加法计算转化为减法计算的过程。

教学设计整理15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火柴盒 魔方 特仑苏牛奶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看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生1:火柴盒、魔方、牛奶。

  师:它们各是什么形状?

  生:火柴盒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牛奶是长方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这些小小的物品就将成为我们学习中的小助手,和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火柴盒、魔方”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第一次尝试:自我梳理,形成网络。

  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7号抢答)

  形体相同点不同点联系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的面积棱长长方体6个

  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12条8个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师:在这一单元中,你还学过哪些知识?(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容积)

  师:你能说出它们的意义吗?

  小试牛刀:必答题(6号同学)。

  填空: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容积。

  1、给一个玻璃柜台的各边都安上角铁,是求这个玻璃柜台的( )。

  2、给一个乒乓球台喷漆,是求这个乒乓球台的( )。

  3、一个长方体容器,里面量长5cm,宽3cm,高2cm,装满水后,水的( )是30cm。

  4、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5cm,宽3cm,高2cm,这个容器的( )是30ml。

  5、给一个洗衣机做布罩,是求这个洗衣机的( )。

  三、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在小组内进一步整理(2号填写,3号、5号汇报)

  形体表面积体积(容积)定义计算公式

  (长a宽b高h)常用单位定义计算公式常用单位长方体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S=(ab+ah+bh)×2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V=abh

  V=Sh

  立方厘米(升毫)

  立方分米(升)

  立方米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正方体

  S=6a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自由地独立或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

  四、第二次尝试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和老师设计的表格,同学们已经对本单元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做几道练习题,检验一下同学们是否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一)抢答题(4号同学)。

  判断并说明理由。

  1、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 )

  2、a=3a ( )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

  4、电饭锅的体积大约是20立方厘米。 ( )

  (二)今天老师设计的习题都与火柴盒、牛奶盒有关,请同学们猜猜,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什么样的问题?

  师:看来有关它们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请同学们看老师设计的问题。

  问题一:

  如果把这个火柴盒放在桌子上,它所占桌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学生自己解答,指名到前面演示:怎样摆放占桌面的面积最大?怎样摆放占桌面的面积最小?

  师:以后再摆放物品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知识合理利用空间了。

  问题二:

  做这样1个火柴盒的外壳要用多少纸板?做这样1个火柴盒内盒要用多少纸板?(衔接处忽略不计)

  要求只列式,说明每步求的是什么。

  师: 你还能举出类似计算火柴盒内盒这样只计算5个面面积的例子吗?

  师:火柴盒不能只有内盒吧?(外壳)计算几个面?(4个)

  类似计算火柴盒外壳这样只计算4个面面积的情况,在生活中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问题二通过计算火柴盒的内盒和外壳所用纸板即表面积的大小,以及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问题三:

  用两盒牛奶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与原来两盒牛奶的表面积、体积和相比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了多少?小结:拼的方法不同,表面积减少的也不一样。

  1、做个小小包装师:如果要给这几盒牛奶套上包装盒,不计算接头处与损耗材料,最少需要多少硬纸片?

  (小组合作,拼一拼,汇报方法,集体评价。)

  2、若将1盒牛奶倒入一个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饭盒里,这个饭盒的高至少为多少厘米?

  学生计算,并测量高度。

  (设计意图:知识应用分成两个环节:基础练习给定数据的题目,学会熟练应用数据,巩固所学知识;实践练习要由学生自己测量出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这自然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种练习设计体现了课标所倡导的“基础性”“层次性”“应用性”的特点。)

  五、课堂小节

  像火柴盒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在生活中有很多。这就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今后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物体,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