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9 04:44: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六年制第十二册数学第48—49页的内容,完成第49页上面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教学重难点:

  圆锥的特征

  教具准备:

  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的模型一个、CAI课件四件

  学具准备:

  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新授

  1、教学圆锥的认识

  〈1〉出示多媒体CAI课件的三幅圆锥形实物图。

  (此处有图)

  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圆锥)

  这时利用CAI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此处有图)

  接着改变不同的方向,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2〉师讲解: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边讲边用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圆锥的顶点”,并标示出来,将底面用彩色涂上,并标出“底面”。)请同学们拿出圆锥模型,摸一摸周围的面,提问:这个面是一个平面还是曲面?

  指出: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同时标出“侧面”让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用CAI课件演示作高,接着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强调: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3〉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

  2、小结

  谁能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教学测量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采用多媒体CAI课件(二)演示

  边演示,边讲解测量过程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

  生自己量手中的圆锥学具的高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思考讨论后,指名回答

  师: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

  出示CAI课件(三),一步一步演示:(此处有图)

  使学生认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再利用CAI课件将其展开图合拢,恢复原状,以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3、做练习十二的第2题

  采用CAI课件,拆分组合,指名口答。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此处有图)

  圆锥的特征:

  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学过程: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长宽厚

  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

  测量毫米的认识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三、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4.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5.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四、师生共同小结

  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五、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10-0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01-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06-07

课堂教学设计06-11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10-0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07-04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7-10

数学课堂教学总结01-0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06-1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六年制第十二册数学第48—49页的内容,完成第49页上面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教学重难点:

  圆锥的特征

  教具准备:

  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的模型一个、CAI课件四件

  学具准备:

  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新授

  1、教学圆锥的认识

  〈1〉出示多媒体CAI课件的三幅圆锥形实物图。

  (此处有图)

  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圆锥)

  这时利用CAI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此处有图)

  接着改变不同的方向,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2〉师讲解: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边讲边用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圆锥的顶点”,并标示出来,将底面用彩色涂上,并标出“底面”。)请同学们拿出圆锥模型,摸一摸周围的面,提问:这个面是一个平面还是曲面?

  指出: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同时标出“侧面”让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用CAI课件演示作高,接着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强调: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3〉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

  2、小结

  谁能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教学测量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采用多媒体CAI课件(二)演示

  边演示,边讲解测量过程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

  生自己量手中的圆锥学具的高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思考讨论后,指名回答

  师: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

  出示CAI课件(三),一步一步演示:(此处有图)

  使学生认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再利用CAI课件将其展开图合拢,恢复原状,以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3、做练习十二的第2题

  采用CAI课件,拆分组合,指名口答。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此处有图)

  圆锥的特征:

  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学过程: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长宽厚

  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

  测量毫米的认识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三、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4.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5.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四、师生共同小结

  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五、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10-0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01-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06-07

课堂教学设计06-11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10-0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07-04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7-10

数学课堂教学总结01-0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