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9 12:28: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腊八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腊八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腊八粥》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六年级学生已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了八儿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品析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聊聊生活中的“腊八粥”,

  2、交流课前搜集的沈从文资料。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并圈画。

  2、学生交流,“品尝”腊八粥的美味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如:“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勺大勺朝口里塞灌呢!”

  3、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一件什么事?

  八儿盼着吃腊八粥的种种表现。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三、精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

  默读课文:文中多处写到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情形,请你画出来并作批注,体会他的心情。

  【设计理念】

  于永正老师说过:“读书一定要留下痕迹。”一定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可以在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思、所感和所想。因此,在批注中圈、点、勾、画等符号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而教师会随堂巡视,适时点拨,在学生充分感悟后,组织交流。交流时,要引导有感情朗读。

  2、小组讨论,1人发言,其他补充。

  3、引导学生从神态、动作、心理、语言这四个方面进行评析

  ①神态动作: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急红了眼”所表现出的'急切心情。

  ②心理描写: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

  此刻的八儿想吃却吃不到,只能想象锅中的美味,体会他焦急的心情。

  ③“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

  从八儿的语言中体会他的天真无赖,这里写出了他对腊八粥的渴望和迫不及待,就如古诗中所说“最喜小儿无赖”。

  文中八儿的语言最为有趣,于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

  4、情景再现,品读语言

  ①呈现文中三处对话,学生自由读

  ②片段一:师生合读片段二三:学生合作演读

  【设计理念】

  采用多种方式,以读促悟。描写、抒情课文,可“诵读欣赏”。

  5、在沈从文笔下,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6、八儿这么想吃粥,他吃到了吗?引出最后一段话。

  7、练笔: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吃腊八粥的情景。

  【设计理念】

  此环节是为了拓展延伸,加深感悟,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完成读写之间的迁移。

  四、课外延伸

  名家阅读:推荐阅读冰心和老舍的《腊八粥》

  【设计理念】

  高老师昨天在讲座中特别提到:要注重类属化阅读,瞻前顾后,由个及类。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们注重把无休止的课堂提问变为几项有张力、有探究价值的学习任务,建立篇章意识,强化整体性阅读。

  《腊八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认字,说出带有生字的成语

  2、回顾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2——19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板书)

  二、精读感悟

  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1、盼粥

  (1)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想粥

  (1)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

  (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3、猜粥

  (1)男生齐读第十四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2)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奇妙)

  4、看粥

  (1)师读第十六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十七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3)找出关键词和第十四自然段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4)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三、回读赏评

  1、吃了一枚大枣的八儿,总算暂时堵住了小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谈谈自己读了《腊八粥》之后的感受

  2、你喜欢文中的那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四、拓读升华

  阅读沈从文的《腊八粥》全文,出示阅读提纲,指名读

  五、作业: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六、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腊八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分清内容主次。

  3.聚焦文中的细节描写,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形象,初步感受作者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抓住细节,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揭示课题,走进腊八

  1.说说腊八节(展示思维导图)。

  2.板书课题《腊八粥》

  3.听写词语:腻腻的浓稠深褐搅和熬粥

  4.出示第1自然段

  思考:这段话中哪个地方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

  学生互动交流。

  想象画面,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段话中哪个地方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以这个问题为抓手,让孩子去发现开篇的精彩之处,体会作家生动而细腻的描写,初步感受其语言风格。】

  板块二:梳理文脉,初识“八儿”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课文围绕八儿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板书:等粥喝粥)

  第2至19自然段是写等粥;第20-21自然段是写喝粥。

  引导学生质疑。

  3.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想想八儿等粥时想了什么主意?试着补充下面的情节图。

  提问: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八儿?

  【设计意图:“八儿”无疑是个可爱的孩子,心急而等不了“热粥”的.他一连着想了好几个主意。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这些情节中认识“八儿”,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情节的展开来体现人物形象的。】

  板块三:聚焦细节,再识“八儿”

  1.学习提示:自由读2至1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个细节读出来的?用笔勾画出来,再到小组里和同伴说说。

  2.交流预设:

  (1)“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2)“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3)“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那我饿了……”

  (4)八儿分粥可是有窍门的,发现了吗?

  (5)找一找2至11小节中描写粥的句子,划出来。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想这里对粥的描写还有什么用意?

  3.小组里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正如当代著名学者朱光潜所说,“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作者笔下那一个细微的眼神、一段有趣的对话、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是那么地富有深意,语言的精妙之处需要反复地品读,才能读出那个味儿来。】

  板块四:补充资料,拓展留疑

  1.出示句子:我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还没再进去过。但那地方我是熟悉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的印象里。

  2.沈从文的腊八粥里到底还有着什么不一样的味道呢?

  【设计意图:每一个作家的心里都住着故乡,“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更是如此。那挥之不去的乡音,那软糯香甜的腊八粥,那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都是作者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腊八粥里还有着什么不一样的味道呢?”最后提出这个问题,意在指引孩子课后进一步去研读课文。】

  《腊八粥》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学习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物图片,创作出自己带有想象的作品。

  2、尝试运用线条的绘画手法表现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线条的绘画手法绘画。

  难点:能熟练运用线条,认识更多线条。

  活动准备

  材料:水彩笔、白纸、超轻黏土、桌布。

  多媒体设备:

  电脑、交互白板、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引入活动

  (1)“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喝腊八粥了吗?知道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吗?”。

  (2)教师讲述腊八粥的缘由。

  2、经验分享

  教师将在网络上收集的图片信息进行整理后,把图片展示给幼儿并提问。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讲述的内容,利用标记笔的功能标注出图片中的重点。

  二、引导幼儿将自己收集的信息用语言进行表达,体验分享的快乐。

  “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腊八粥里有什么?”

  (1)“首先,我们来看看腊八粥的图片,哇!好多豆子,那只有豆子吗?有没有其他的食材,小朋友们喝的腊八粥里有什么呢?。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想象和记忆中的腊八粥样子,在白板上用标记笔添加或装饰。

  (2)“腊八粥里只有8种食材吗?哪位小朋友代表你们组说一说你认为腊八粥里有什么?”

  三、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各种样式的腊八粥,丰富幼儿的想象。有层次的提问,使幼儿的思维更加有条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1)播放视频腊八粥的做法

  “魏老师在网上找到了关于怎么做腊八粥的视频,接下来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要求:(仔细观察,腊八粥里放了什么,看一看谁记得最清楚,谁记得最多。)播放视频。(可以点击视频中的任何一点对视频暂停,帮助幼儿观察。同时,利用白板中图片可以自由移动的功能,老师把视频中出现的重点图片放在桌面上,然后根据幼儿回答问题的情况,随机进行拖拽,有利于幼儿对腊八粥的描述。)

  四、1、解决活动重难点。

  2、锻炼幼儿的记忆能力和绘画能力。绘画演示:

  (1)教师在白板上用黑色彩笔绘画出碗的形状,运用椭圆形描绘,并给碗加以装饰(用装饰线)。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画出碗,要求每个碗的装饰要不一样。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之前也学习过线条,比如直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等。今天我们就试着用水彩笔画一画吧。

  要求:看谁画的碗又漂亮又圆还和别人的不一样。

  (3)欣赏多幅腊八粥图片,增加对腊八粥的感知。

  师:“我们已经画好碗了,那你们知道腊八粥里有什么吗?”

  师:“红色的是什么?是红豆!”“还有什么呢?红枣、栗子、桂圆、莲子、花生、糯米、黄小米!

  五、尝试自己画出自己认为的腊八粥的样子,大胆用色。

  师:“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可以用超轻黏土代替豆子装饰在碗中呦。”(教师巡回指导)

  六、活动结束:

  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进行拍摄并放到电脑里,供幼儿欣赏点评。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其他幼儿可以提出建议,利用白板中的标记笔的功能,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对作品如果需要有完善的地方,可以直接在白板上进行添加。让幼儿体验自己创作作品的快乐。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项活动,使幼儿通过活动表达自我的情感和与他人的情感,也是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最直接的一种方式,让每个幼儿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用自己的意愿来创造,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想象,把他们见过的,通过想象创造出来,鼓励孩子大胆去表现,让幼儿与生活结合,并用自己特有的形式表现生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传统节日,对幼儿加深思想教育,增加爱国的思想。在老师经验总结提升方面,我是一名新老师,经验不足,在应对孩子回答问题时的反应能力还不够,幼儿与老师的互动性不是很积极,如在观看视频后讨论的环节,让幼儿回答问题的人数较少,不能让所有小朋友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后面的活动过程中,我做了准备,首先让幼儿自由发挥,在发挥的基础上我再进一步地提升幼儿的观点,同时向幼儿发出“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幼儿有层次、有顺序地进行描述。接下来是请幼儿分组进行,然后派出小组长发言,然后要求别的小组可以提出意见或者添加。最后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通过最后的展示,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还是比较有效的完成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