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3 09:10: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1

  一、成功方面

  1.结构上符合前期我科组总结的物理高效课堂模式。即激趣→问题→实验(或理论)探究→应用举例。

  第一步,通过掷飞镖游戏,活跃气氛,同时引出问题。要想提高掷飞镖的成绩,需对此类运动的物理规律进行定量的研究,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板书课题】第四节 平抛运动。类比日常生活中相类似的运动,如飞机投弹、打排球等,把这一类运动叫做平抛运动。请预习课本,给平抛运动下一个定义。第二步,学生自学课本,定义平抛运动的定义。第三步,学生分组,分别理论推导或实验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第四步,归纳总结平抛运动的公式。第五步,平抛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概念,很难理解。在教学中,类比上学期物理课本必修1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得出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概念,水到聚成,让学生成为主动发现者。

  3.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结合飞镖、排球运动和飞机投弹,引入物理知识。学完物理规律后,再定量处理飞镖、排球运动和飞机投弹等问题,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有趣、有用,能解决实际问题。

  4.注重了方法和情感教育

  曲线运动的'核心方法,是“化曲为直”的思想,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复杂问题的有用方法。即将复杂的运动,等效几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处理。

  二、不足方面

  结合科组教师的评课,现总结如下。

  1.板书太少

  由于脚受骨折后,还未痊愈,拄着拐杖在上课,只是板书提纲和平抛运动的定义。

  2.照搬课本演示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

  演示实验是一节物理课的亮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一节课的成败。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清晰化和可视化。如果本节课先通过照相机拍摄演示实验过程,再通过慢放、定格等辅助手段进行全班展示后分析,可能效果会更好。

  3.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前面铺垫较多,导致后面内容,没有当堂完成。

  三、今后加强方面

  1.加强粉笔字练习。争取让今后黑板板书,能让人耳目一新。

  2.加强普通话训练。普通话多说,注重字的发音,争取有所改变。

  3.课前多准备。不管是新教师,还老教师,教学内容没有变,但时代变了,学生变了,教学环境变了,都需要课前精心准备,多思考,才能上出一堂较好的课。

  精益求精,才能有所提高和发展。名师也是靠上课上出来的,今后道路还任重道远,我会继续努力。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2

  新教材的更加贴近实际,让物理走出课堂,在习题中加入了对天体运动、时针转动、皮带传动、自行车、磁盘转动等相关的描述、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内容上加入了极限思想等。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机智,也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新课程强调,师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都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引导,使教学成为动态的'生长性的过程。以前说,要给每个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是要给每个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成源源不断的清澈的小溪。

  1、以趣引入新课,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难点是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充分应用多媒体和水流星节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大胆对常见现象及熟知事物提出个人意见。

  3、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应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

  4、根据新课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本节课我突破难点是以自行车为模型而展开探究难点,教学方法采用探究、讲授、讨论、练习相结合的形式。

  5、通过课堂小结,给出必须记忆的核心知识并加以巩固,为以后天体运动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及必要性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要求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

  陶行知先生就极力倡导“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如果教师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要丰富物理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要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对教学基本策略方面的反思。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2、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

  3、物理课的听评课活动。

  听评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第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因此,课后反思自己的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既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节、下一轮的教学,又便于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功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4

  一.物理学习急不来

  学习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为了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特别注意循序渐进。古时候有个典故叫做拔苗助长,告诉我们过于急于求成,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同样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切忌不可以成为那个过于心急的农夫。

  正确的做法,教师应该首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允许学生犯错误。然后要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了解清楚问题出在哪里。问题的出现可能是多样的原因。可能是教师的进度太快;可能是以前的知识没有明白;可能学生畏惧物理;还可能是有其它方面的心理负担等等。

  教师应当给学生带来学习的自信,鼓励学生不要被暂时的失败所吓倒。教师应该明白,教师的宽容和鼓励是学生前进的无限动力。解决了遇到的问题,学生才不会从心理上远离物理,才能够不断地找到学习物理的方法,今后的物理学习也就会更加轻松了。要注意层次教学物理课堂教师只有一个,学生很多个。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差异是不科学的。教师若不顾学生差异,课堂教学没有层次,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肯定不高,所以高中物理教师的授课一定要有针对性。依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我们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后进生有能够学得懂的,让优等生能够吃得饱,各取所需。当然,实际操作的过程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有矛盾的时候,甚至不可调和,这时候教师要坚持的原则就是为了大多数学生学好物理。

  二.规范的例题讲解必不可少

  高中物理的难点主要就在于这是一门思考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落脚点在于解决物理问题。高中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多次地示范。若不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大部分高中生解物理题是比较盲目的。做对了,他很开心;做错了,他不知道错在哪里。因而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亲自示范解题的时候规范性一定要特别注意。

  在很多初学高中物理的同学心中,求解物理题的目的好像就是得到最后正确的结论。其实这种想法是很不正确的,物理的目的偏重于“理”,而不是数字。什么才是“理”的最好表现呢?那就是基本的物理方程。注意,方程必须是基本的物理方程,而不是变形公式或其它推导公式,而这些也正是高考中所强调的。强调规范,是为了少走弯路,明确方向.因而物理教师对学生规范解题的训练是保证物理课堂真正有效的关键一环。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中,良好的师生交往也是很重要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双方。近年来的研究已经更强调了合作、交流、“共同体”对教与学的作用,强调文化、社交、活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学习被看作是一种主动的、合作的建构过程,师生交往永远是教学的核心。

  四.课堂需要学生动起来

  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下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和教学的策略。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翻新。为“动”而动,为“活”而活,疏于管理,则会导致事与愿违、“活”而不“实”的后果。“动”起来的学生中应当包括对教师、甚至对教材产生质疑的学生;“活”起来的课堂上。应当容纳学生质疑、反问、争论的声音戒以为这才是“让学生动起来”的最高境界。

  五.善于反思、勤于总结

  “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反思实质上属于一个自我监控的过程。有许多优秀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善于自我监控,善于反思。这样,通过学习、比较,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地进行扬弃、集优,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提升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有效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善于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和具有科学气息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想、敢问、畅所欲言。教师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抓住学生出现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主动地开展探究,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5

  动能定理是一条适用范围很广的物理定理,但教材在推导这一定理时,由一个恒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变化,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所作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然后逐步扩展到几个力做功和变力做功以及曲线运动的情况。这个梯度很大,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动能定理,我设置了一些具体的问题,逐步深入地进行研究,让学生寻找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哪些力做功相对应,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的准确的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

  探究式教学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因此,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时从动能的概念入手就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探究中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在操作上本节教学我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动能公式及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中,有师生间的.讨论、分析,甚至是相互质疑。本节课我运用实验探究法,通过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的不同和高度相同质量不同的两种情况,得出动能和质量速度的关系。用演绎推理法由动能公式进一步推导得出动能定理。在探究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从外力做功和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两个方面思考,选择受力情况较为简单,动能变化量比较容易得到的具体形式。在解题过程中,让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到了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点和方法、步骤。让学生采用这种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等式教学反思泊船瓜洲教学反思冰花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向心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过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和表达式,本节课只讲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根据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和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很轻松的得出向心力的概念: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所受的合力一定指向圆心,这个指向圆心的合力称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对于向心力的表达式可以直接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出。

  所以本节的重心是放在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的来源知识是上面所提内容的综合应用,向心力是一个不易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与上学期学的重力、弹力不一样,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个概念,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亲身体验。

  我在课堂上先是让学生动手做些小实验,比如我给每个小组发一根绳子,然后让他们找橡皮擦或钥匙扣绑在绳上,一端用手拉着绳子让小物体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感受手收到的拉力,然后改变转动的快慢和绳子的长短,对比手在不同情况下受到的拉力大小,再松开手。观察看到的现象。在学生亲自体会的基础上,老师再通过在黑板上作图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讨论向心力的来源,然后在黑板上给我多种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情景,比如转动的圆盘上的物体、在圆筒内壁的物体随圆筒一起匀速转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向心力的来源。

  最后通过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渗透涉及向心力的具体计算的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7

  在高中新一轮课改中推行的“物理课”,是在新课标的标准下展开的,此项改革旨在超越学科界限,强调各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物理,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物理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物理精神、物理态度和物理素养,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

  下面,就几年来物理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与建议。

  一、物理课教师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1、知识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冲击

  参加过新教材实验的老师们普遍反映,物理课是最难教的课,有人甚至将物理课能否推行下去看作是影响课改进程的重要因素。

  物理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综合,因此,在知识结构上与原来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的学科体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而物理课对各分科知识的整合也不是简单的分科综合,而是通过对内容的整合“让学生从整体上的认识自然,从基本物理观念上理解物理内容”(《物理课程标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开放的知识结构,而且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但是,把相关学科的“部分”内容重组于“整体”的学习主题之中,物理课本身就构建了超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这就给原本分科授课的老师们提出了全新的教学任务,也对他们的教学观念带来极大冲击。老师们不知道这门综合性的物理课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储备才够用,因为很多知识和技能都需要不断扩展和提高,任课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的物理课程。此外,老师们还要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自学、自练相对陌生的学科知识内容,并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等,可还是觉得知识不够用。

  2、思维方式的变化带来的不适应

  原先的物理主要研究的是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涉及到的基本上是因果关系,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学生学习的基本理论通常是公认的定律或定论,实验方式也基本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物理课里,展现给学生的多是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一个个千变万化的自然图像,有着许多不确定性的问题。在学习的方式上更强调对自然社会的观察,对物理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因此,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更注重指导学生物理思考与猜想,敢于怀疑,主动观察与动手实践等等。例如,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试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评价交流”的学习方法。

  目前任教的绝大部分高中物理课教师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没有这样的学习体验,不容易认识到课程思维方式的这种改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感到种种的不适应,难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例如:教师在实验教学和探究教学前,经常会把学生在实验或者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已经向学生交代清楚,而恰恰是这样“面面俱到”的教学行为扼杀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教师自身必须学会由过去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上来。

  3、教学资源的缺乏带来的困难

  物理课的教材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仓促而成的教材错漏难免。这直接影响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与落实。目前的物理课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软件上,无论是图书资源(包括配套练习),还是多媒体资源都有待一线实验教师自己去开发。物理课教师的教学负担普遍过重,教材涉及到的各个学科的活动,也需要准备大量的实验材料,其备课量已经超过了中、英、数这些传统的“核心课程”,不少教师已感到力不从心。即便如此,老师们也都在尽力去挖掘各种各样的资源,但是还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家长对此也颇有微词,如果不尽早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影响教改教学的质量,教师改革的积极性也会因此受挫。

  二、对物理课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开设“物理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纵观物理课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要使学生在

  物理课中有更多的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体验的机会,建议高中学校在开设物理课的同时,研究开发“物理实践活动课”

  首先,设置专门的“物理活动实践课”,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能通过实践活动充分体现物理精神,经历物理研究过程,对学生进行物理素质教育,其中包括物理的精神、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与体验。

  其次,开设“物理活动实践课”能更好地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弥补理论必修课程的不足。在物理实践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和兴趣,并对那些有科技兴趣和特长的学生进行思维、技能训练,让他们自由选择所爱好的领域去学习、探究,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并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2、完善物理课师资队伍培训机制

  物理课教学目前处于改革实验阶段,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师资队伍的保障是关键。现在绝大部分学校的物理教师资源都比较紧缺,由于教学内容涉及面相当之广,而目前银川市对物理课教师的培训时间太少且培训时间和方式单一,杯水车薪很难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要想顺利地推进这门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我们不能仅仅把学习自然物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培养学生物理素质的唯一内涵,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地把物理课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探究自然的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物理素养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去尝试、去体验,让物理课课堂成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大舞台。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8

  新课程改革从去年新学期开始到现在已将近一个学年,在教学工作中,我通读教材,查资料,听课,请教,精心编写教案,落实教学目标,上好每一节课,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新课上下来,常感觉效率比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过头教高一,翻开以前的教案,反思当初的教育教学方式,感触颇深。

  1对高一新生引导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或者教师一味的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学生就硬着头皮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师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不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么能怪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物理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山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我们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推向学校的考试,推向市场上的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从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

  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3对物理教学前概念教学的反思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顿以前,人们对生活经验缺乏科学分析,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错误命题: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由此可见前概念对人们认识影响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否则正确概念难以形成。

  一、加强实物演示,丰富感性认识,有利于消除错误前概念,确立正确概念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

  太阳曝晒下的木块和金属块的温度如何?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金属块温度高,形成错误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实验测定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才能消除错误前概念,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

  由于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往往以物质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形成错误认识。如学生认为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产生怀疑。所以教学中针对这种问题设计一个实验:2个滑块,2个轻质弹簧秤,使一个弹簧秤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滑块上,用另一弹簧秤拉动连在一起的木块,去演示使一物块前进时,另一物块同时前进,通过弹簧秤显示两物块之间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排除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当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实验也就是要重复“伽利略斜塔实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及创造条件进行实物演示,积极消除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是重要的。

  二、重视物理模型的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消除学生思维障碍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时,设想的“理想实验”就是建立了一个没有摩擦的光滑轨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问题便简洁多了。

  这是我在新教材教学工作中对以上三点的一点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坚持与写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这半年的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在新课程下,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往开来,做好教学反思,写好课后心得,促使自己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物理教师。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9

  20xx———20xx学年的高三物理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通过高考也对这一年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检查和验收。而高考成绩的高低也反应了学校对课程的安排和指导、年级的管理和疏导、班主任和全体教师的教育、任课教师的指导和对复习工作的落实。总结这一年的工作,看一看差距和不足,认识这一年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对将来的教学工作会有较大的帮助。

  在高三着一年的物理教学中,我但任高三13、16两个班的物理课和昌平二中分校一个复读班的物理课,课时多、两边跑,一年下来甚感身心疲惫不堪,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程度,不同的教学内容对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从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的变化出发,分析20xx年高考的动向和变化趋势,制订高三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组织本学科组老师开展高三物理新课程的教学和全面复习工作。总的来说分析是正确的,安排是合理的,但是也有不只和值得改进工作的方面,下面进行一点具体分析:

  1、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教学和考试的重点分析是正确的。

  2、新的高考中一定要考察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高考的特点的判断是正确的。

  3、新高考中一定会考一个新的教学要求的题目的分析也是正确的。

  4、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应试方法指导、复习方法指导、考前调整建议等,符合学生实际和学校要求。

  5、教学中难度的要求略高于学生实际,不利于全体学生的知识、方法的掌握,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有不利影响。

  6、教学中由于课时紧张,教学中我讲的内容较多,学生课堂练习活动较少,对学生的理解和巩固的效果显著不利,影响教学成绩。

  7、学生练习的反馈不够细致,没有针对每一个学生,对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全面提高没有做好。

  总之,通过教学反思,我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工作水平,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全体学生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自己的教学理念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为昌平二中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10

  今年的高三上完,我在康中已然完成了14年(完整的4轮+1个高二、三)的教学工作。下面就谈谈我在刚刚结束的一个学年里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及反思 :

  一、要让我们的学生不仅知识要成串,而且方法要成套

  前几轮的教学中,从自身反思,讲知识多,方法少。在课堂上,注重知识的落实,忽视了方法的强调及训练。但理科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更主要靠快速辨析题型,寻找合理解题方法,一下抓准,快速正确求解。尤其是普通理科班,学生自身能力低,大多数学生不能够自己形成思路、不会分类型、不讲方法、胡用公式、盲目求解,碰对了是运气,碰错了晦气。通过这些年在教学中的摸爬滚打,对物理方法的教学,感觉是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必须。

  1、典型章节中的典型问题的典型方法

  例:平衡和牛顿定律的不平衡问题,一定训练学生的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而且必须明确什么情况选什么方法,优先选什么方法,具体如何构建△,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一定要讲明了,讲透彻,讲全面,别留隐患。

  2、不同题型的处理方法

  例: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接判断法、定性分析法、对称法、假设法、特殊值法、极限法、图像法、模型转换法、微元法、等效法、类比法、逆向法、整体法与隔离法、临界条件法、数理结合法、守恒法等等。

  这些方法起码我们教师要明确,要经常在学生耳边念叨,碰到时机就讲,慢慢学生就知道并且会用了。

  3、教会学生解题的程序

  例:明确对象、运动分析、受力分析,选择方法,列方程求解、分析结果。但前提:读完题能够正确建立情景。

  此外,在讲课中,要讲清怎么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物理量等等。这些,都是远

  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价值的东西。实践告诉我们,在高三学年,同学们毕竟比高一、高二时有了更强的理解能力,有了更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优势。一旦领悟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发挥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能力。所以,用方法去解题才是王道,才是解题中的战斗机。

  二、激发、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陶行知告诉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为了让头脑“能想”到多种方法,甚至能“创造”出更多的好方法,我认为应多进行小组学习,每一个人都自由思考、大家自由讨论、自由发表见解,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参与,不忽视任何一个微弱的声音。对个人来说,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应训练自己多角度思考问题,多寻找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及知识,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思考力。

  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那多题一解则可以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个能力是真正反映一个人解决问题能力高低的特征。要拥有多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善于分类、归纳,抓问题本质,异中求同。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上课应该认真听讲,至于学习方法,应该是让学习方法适应自己,而不是让自己去适应别人用起来好的方法。

  2、做题的时候要多思考,多提问题。“我”做题的速度一向很慢的,但是每次做完题后,都看看是怎样得出的,看看对以后有什么可借鉴的,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做完后就置一旁。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好物理既要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同时更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很多同学都感到学好物理特别难,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经常可以听到同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作业做不完。"于是就更觉得中学物理非常难学。 物理固然有复杂性的一面,但是只要我们抓住物理学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门功课是完全可以学好的。在此,笔者就想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学好中学物理。

  四、做不到位的

  1、能做到经常反思教学困惑,但总懒于动手,拖延了时机,未将其记录下来,形成教学论文,这一点必须改。

  2、能做到经常反思教法,但和同事就授课方式方法相互交流少。这一点还的多琢磨。

  3、 反思作业训练规范练习提高成绩

  教学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会有所进步,也只有学会反思的教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不断反思的教师,才会获得学生的喜爱,才会立于教学不败之地。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11

  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如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节好课;(2)重管教而不重自觉,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独立判断;(3)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如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或自行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学要求强求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4)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如将学生视为承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5)重继承而不重创新;(6)重结果而不重过程;(7)重考试成绩而不重全面发展这一切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也必将影响到社会发展。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物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接受”、“适应”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们具有改造和发展现存社会及现存自我的能力。弘扬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民主,强调自我激励,强调学会学习,将使学生获益终身。

  二、物理学习中的“思”与“问”

  很多学生认为物理抽象,难学,但又一时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仔细看书,平时多做些题就能把物理学好,他们也试着这样去做了,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是为什么呢?我想大家都忽视了“思”与“问”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习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物理课程并不像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物理题型灵活多变,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物理学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的处理好“思”与“问”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提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地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思”中进步,在“问”中升华。

  三、培养差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差生转化工作,首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以为不仅要教好物理,还要关心、热爱差生,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喜爱学习物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形成较浓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12

  高中物理学习是中学物理学习的转折点。在高一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虽然很多学生学习很努力,但他们的学习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很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受到很大影响。在对学生的交流、访谈和教育调查中,许多学生反映,他们可以在高中阶段学习物理,一用就犯错误,一放就忘。许多物理老师也认为这种情况在高中新生中很普遍。这说明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不深,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中存在必要的困难。因此,研究高一生物的学习特点,针对物理学习中的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有助于高一新生渡过这一转折点,而且对整个中学物理教育具有必要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1.高中新生物理学习中常见问题

  答题单中的主要问题:

  ①考试分析能力差:试题不详细、不准确、不全面。如果他们不按照要求回答,他们将无法通过分析主题信息抓住问题的关键。

  ②理解力差:对概念的理解是肤浅的,答案是基于感觉的。

  ③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④数学和物理结合意识差:我不能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操作中错误太多。

  ⑤表达能力差:绘图不严格,计算方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2.作业中的主要问题:

  ①考题不够仔细,粗心大意

  ②公式不清楚,数据混乱

  ③表达不清,思维逻辑差,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案,文字混乱

  ④操作能力差,数据不准确,机组混乱。

  3.原因分析

  1)与学科特征相关: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为生命而高于生命。因此,它更为抽象,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积累才能真正理解它。然而,高中一年级学生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没有将零散的感性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

  2)这也与初中和高中知识的联系有关:

  初中没有独立开设物理课程,因此高中新生没有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的主体是以下几个方面:数学符号与物理特殊符号的区别,形象的培养与物理情境的想象和思维能力相结合,解决问题时绘制受力分析图和运动场景图的习惯和规范尚未形成,应始终注意单位、有效数量、方向和解决问题风格的规范化。

  3)这与新生的适应性有关:

  从初中到高中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我们注意到,高中新生正在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教材和教学方法。很多学生感觉很不舒服,心理波动很大,有一个明显的“过渡期(通常为一学期甚至一年)。笔者曾对大学新生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对考试成绩的满意度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主要原因是新生不能完全适应高中的学习。这种适应不良持续的时间越长,对学习的影响就越大。为什么高中新生会有上述不适应现象?我认为这种失调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13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什么是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必要性?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本文试做些初步探讨。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1、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构为手段,涵盖学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体性变革,这种变革使得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更多,在这充满变数的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实践,需要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够适应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新要求,需要教师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可以说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质量。

  2、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物理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用心去达成。加强教学反思,有助于物理教师的教学活动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3、教学反思是获得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的需要

  如何灵活驾驭复杂的`课堂教学,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亲身教学实践活动的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新教材大大增加了物理教师实践创新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教师在实践的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才能灵活应对课堂教学的复杂情境,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二、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1、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应加强对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2、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2、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14

  昨天,根据学校暑期培训的要求,为本组老师开设了一节公开课。我执教的课题是“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由于是临时接到的任务,所以备课时间比较紧。以前在上高一时,经常将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节第二节“时间和位移”这两节内容合并在一起一节课上完。而现在要求我第一节内容就要上一节课,那就要求我必须准备很多的素材。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高中物理的第一课,这节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描述物体的三个物理概念。其中“质点”这个概念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学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因此我在讲授这个问题时,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在描述问题的运动时遇到一定的困难,造成这个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个困难?”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先阅读课本,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我在进行总结。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好,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也比较高。

  参考系这个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有所接触,我觉得在高中阶段对参考系的难点就是我们在解题时能够灵活的选择参考系,因此我通过一道例题让学生分别以地面为参考系和以火车为参考系分别列式求解,从而体会选择火车为参考系解题的`优越性。

  坐标系是为了定量的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位置的变化而引入,学生相对也比较熟悉。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主要为学生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还为学生介绍了世界上的另外三大卫星导航系统。

  整节课我觉得在“质点”这个地方的教学还有所欠缺。没有让学生充分认识为什么要引入质点这个模型,引入质点这个模型有什么意义。期望在以后再上这节课的时候可以把这个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15

  广大教师的实践也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应把提高学生担负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但是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

  具体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这个问题上,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途径”的观点,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智力是存在层次的,它是由人的思维的个性差异确定的,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方面。它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因而由此可确定思维能力的差异;思维品质的客观指标是容易确定的,使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研究思维品质的发展与培养,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病,并对之实施改革;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是智力正常、超常或低常的标志。其中思维的深刻性,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就思维结构来说,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强调“图式”概念。他的心理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图式”即心理或思维结构,“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构成新的“图式”,不断发展变化,不仅有量变,也有质变的思想是可取的。其中“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是图式的质的变化。

  任何一间科学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组成的。概念、规律、方法等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概念、规律、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了该门科学的知识和逻辑结构。当然这种结构也在变化和发展着。应该说,人的思维结构和各门科学的知识、逻辑结构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紧密

  联系的。因此,从教学必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来说,正如杰罗姆·s·布鲁纳所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也符合现代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科学认为结构与功能是对立的统一。不掌握学科结构,就难以发挥该学科的功能。不仅如此,还认为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而是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的总和加上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产生的功能。

  新课程改革给教学实践的改革提高创造了条件。我们要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积极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迅速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更好地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