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8 14:15: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确定位置》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

  确定位置是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因此本单元学习的资料不但是第一学段资料的发展,也是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让学生自主表示×××在教室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验表示位置的多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透过汇报时的比较和甑别,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碎的经验进行调整、提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究竟那种方法是最准确又简单扼要的呢?自然过滤到一齐来学习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在学习时,我让学生带给经历知识再构建的具有必须挑战性的问题,并留有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同时,安排“说数对,找同学”或“说同学,写数对”的形式,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中,既加深了对数对的认识,又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学习的评价,体现了评价的多维性。从而引入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又透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思考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掌握表示位置的方法。在学生认识了数对之后,我立刻提出让用数对(3,5)和(5,3)表示相应位置的同学站起来,让学生观察这两组数对,找出共同点,明确数对在写法上不能够把括号中前、后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再出示数对(5,5),让学生最终明确了数对;中的

  两个数各自的好处。这样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潜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学习难点。

  存在的不足:

  1.在课初学生说位置的时候,学生说法不一,如果抓住就是因为表示位置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为我们带来不便,所以才要约定俗成,有统一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这样就让学生更加明确我们要学习本节知识的重要性了

  2.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学生在课始表达自己的位置时,学生都是说“我在第几组第几个”,我没有再引导到列和行,确定位置的两要素:组和个(列和行)。

  3.在探究在方格图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看方格图上的点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是此节课学习的难点之一。如能透过课件,将实际的教室座位图代替教材中的情境图,教学素材顿时鲜活起来。这样做,将书本中的知识生动形象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合理的创编了教材。然后透过让学生说数对上去找位置,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把平面图的座位渐渐缩小,最后抽象成“点”,然后让课件再出示横线和竖线分别表示第几,帮忙学生把实际的位置逐步抽象出坐标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坐标图的构成过程,帮忙学生建构新知系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总结得出:“从一点出发,先看竖线指着几,就先写几;再看横线指着几就再写几”的方法,将“数对”的表示方法与今后的平面坐标图紧密的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过程虽然需要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但展示了知识构成、发展和认识的过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但是因为自己制作课件的水平有限,所以一些好的设想只能是水中望月了,今后将要努力弥补自己教学技能上的足,以提升教学效果。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这次上的公开课《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既是第一学段的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的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教学本课要求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经过听取有经验的老师们的意见及反复修改,我终于完成了《确定位置》这一达标课。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有:

  1、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教材,目标明确。

  2、遵从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注重拓展教材。

  4、有效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

  5、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当然,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她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至少有如下几点需要改进:

  1、说好朋友位置时,学生用左右前后说得多了点,应及早刹车,引入组排。

  2、教师的活力在本节课中还有待加强。我应该有更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愉快的学习知识。这是我以后该加强改进的。

  3、教案记得不够熟,在揭示课题时过度语有点乱,在练习已知数对找对应点的时候差点漏了,还好课件帮了忙。

  4、本节课需要在教学难度中有所拓展,由于本节课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讲授知识第几组第几排的时候增加了讲授什么是列什么是行这一知识点。由于时间差个一两分钟,所以新旧知识的比较、提升没来得及讲。看来下次上课时应该把各个环节安排的紧凑点,就能把比较提升、部分讲完。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如有不足,还望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3

  在区创优课复赛中我执教学了内容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二课时《确定位置(二)》。本课的内容是“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的一部分,不仅是在学生学习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基础上的发展,而且也是后面学习 “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某一点的位置”等知识的基础。为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四点:

  1、通过具体活动,认识观测点、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3、能用条理清晰的语言描述某一点的具体位置及两点之间路线图。

  4、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确定为:能根据一定的方向和角度确定或描述某一点的具体位置,并能用之去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用条理清晰的语言描述某一点的具体位置以及灵活的运用这一知识是难点。

  本节课我关注高效教学的.理念,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逐步总结出确定位置的三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提高学习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首先,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创新的以教材内容为根源,为学生创设了新的学习资源:确定北京奥运会的六个协办城市的位置,将学生置身于有实际意义且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应用意识。

  其次、我在教与学的方法上也做了精心的设计。“确定北京奥运会的六个协办城市的位置”这一有着实际意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当学生发现天津、青岛、上海三个城市都在北京的东南方向时,他们自然而然的想要寻找一种更加明确的方式来描述它们各自的具体位置。这时,带着学生的需要,本节课拉开了精彩的序幕。在以“确定北京奥运会的六个协办城市的位置”为主线的新课教学中,以学生们的观察、思考、发现、交流、总结为主,我只做适时引导,让学生在看、想、说中体验并总结确定位置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在体会中发现规律,在发现中总结结论的能力。其中,确定位置三要素之一:方向和角度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除了利用演示之外,我将绳子这一普通的物品作为教具帮助学生在动手旋转的过程中理解“哪偏哪”的这种新的描述方式,效果较好。在教学中我既关注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及时有效的运用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设计的巩固提高练习也做到了精讲多练,尽量使学生“走出”课堂,“跳出”课本,回归生活,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了一道彩虹。从确定旅游胜地的位置,到确定自己学校三个校区的位置,再到最后为听课老师设计回去路线的活动,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学生解决起来才会觉得有意义有价值,才会觉得学习数学的的确确是有用的。其次,从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效果上来说,从开始探究,到巩固提高,一直采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节课上,学生高涨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让我感觉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同时,我也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重点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语言的简练清晰、倾听的认真仔细、思考的有理有据等等。

  整节课,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全身心投入学习,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轻松的氛围、积极的态度以及成功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效果较好。经过反思,也找了一些不足,本节课中我侧重于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师生之间的互动,欠缺的是生生之间的交流碰撞,今后的工作中会加以改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4

  青岛版教材五上第一单元的资料是确定位置,本节资料相对较容易,学生透过预习自学,都能明白什么叫行,什么叫列,并且明白从哪边到哪边是第一列,从哪边到哪边是第一行,也明白用数对能确定物体的位置。但在最近几年教学这部分资料时总是有个别同学出错。于是在今年教学本节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感觉效果较好。

  一、设计铺垫活动,搞清易错点。

  一上课,我先问学生昨日预习了什么,学生回答---确定位置。之后我提问学生几个预习小问题,1、什么叫做行,什么叫做列,以班里的同学为例举例说明。当叫到学生A时,他说道,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并在教室里指出了哪是一排学生,哪是一列学生。学生纷纷点头同意。当我问到第二个问题教室里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二列时,学生B和C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他们都同意列是从左往右数的,但关于左和右以谁为基准判定却出现了意见分歧。B同学说左和右应以方阵中同学的身体为基准确定,而C同学却说就应以方阵前的观察者身体为基准确定。两人观点截然不同,再问其他同学,竟然也出现了以上两种不同的意见。孩子们面面相觑,等待我做决断。实在无奈,我权威的告诉学生,数学家规定,确定左和右时就应以观察者的身体为基准确定,不论观察者在对方阵中还是在方阵前,都要以观察者身体为基准确定左和右。孩子们听了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完,我再次让学生决定教室里哪是第一列学生,哪是第二列学生。孩子们都对答如流,这算是扫清了第一个障碍。(4)

  二、注重细节,深刻理解数对的含义。

  学生明白了哪是第一行,哪是第一列,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不难。但很多同学容易“创新”,有的同学在要表示的物体的后面加冒号,还有的加等于号,原本数对用小括号括起来,但学生有的把小括号创新成中括号,原本括号中的.两个数字用句号隔开时,逗号写在表示列的第一个数的右下角,但有学生把逗号写在两数字正中间……。为了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规范写法,我让孩子们反复看课本,找到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用到了哪些符号,他们分别表示什么好处。学生掌握了规范写法后,我还给他们教学了正确的读法,以及这种写法所表示的好处。经过这样对细节的处理,孩子们深刻理解了数对的好处,掌握了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的规范写法。

  三、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好处。

  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价值,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个生活场景,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楼上装电表的盒子,中医装药的药橱,幼儿园小朋友的衣橱,玩具橱,做操时排位置,最后到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确定位置。每出示一副生活情境都让学生表示某个指定物体的位置,最后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不仅仅让学生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深刻领悟到学习这部分资料的实际好处。用一个数对表示某一列所有同学的位置,用一个数对表示某一行所有同学的位置,用一个数对表示全班学生的位置,更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总之,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都很高,而且搞清了易错点,牢固掌握了所学资料,自我感觉课堂效果很好。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5

  1、关注学情,教而有效

  认知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赵晨的位置,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自己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2、巧设平台,彰显个性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在让学生以赵晨的位置“第3列第2行”为例,根据数学的简明性特点和符号化特点自己创造更简洁的表示方法的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不断涌现,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乐园。然后再针对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抽取共性,从而产生确定位置的方式——数对。可以说数学的特点促进了数对的产生,数对的产生也符合数学的特点。再通过对“数对”名字的分析,使学生对于“一对数”确定位置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

  3、知趣交融,快乐求学

  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20至30分钟紧张的新课学习后,会感到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要特别注意练习的设计。“找好朋友”的练习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形式活泼有趣,极大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动手找,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这个形式新颖有趣的练习,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既增大了练习面,又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4、研究探索,发展思维

  本课有两大主线贯穿始终:一条是图例的抽象和演变: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这一抽象的过程细腻、清晰,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很好地渗透了“坐标”这一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条线是确定位置的方法:由不同的描述方法过渡到列与行的方法最后通过对比淘汰产生数对的方法,这一表达方式逐步递进、简化、抽象,都使学生对数学的简捷性和抽象性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课堂中,两大主线的层层递进与发展,把本课数学知识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反思,及时提升学生的认识,培养反思习惯和能力。通过学习,学生不但熟练地掌握了数对知识,而且真正感受到了数学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清晰,最重要的是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这些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5、缺点与不足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的确,尽管在不断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几缕缺失时常萦绕脑际,难以释怀。

  (1)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赵晨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

  (2)这节课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构建“数对”模型,经历用简洁的数学符号确定位置这一抽象的过程,这才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在经历了由文字描述到符号表达,由繁到简的再创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化。这些方面本课都体现的比较充分,但在让学生感知“数对”确定物体位置,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的数学本质的同时,对数对的有序性体现的不够充分。

  (3)此外,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学生非常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往往举不出恰当的例子,是否能改为先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课后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了数对思想确定位置实例,也在思考中。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6

  《确定位置》一课,主要教学用方向和距高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高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有关问题难点是能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在前面学段,学生已经学会用东西、南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八个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在进入新课时,我先限孩子们一起复习如何用运六个方位来描述具体位置,不仅复习了旧知,从而慢慢引导孩发现,想要知具体位置,除了方位,还要知道兵体角度以及具体距离,接着开始进入新课教授。

  在探素新知阶段,我先出示了课本上的情境图,以猴山为就测点,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描述大象馆、猫馆、鹿苑分别在猴山的什么方向。接着让学生发现方向坐标被平均分成子四个直角,而每个直角又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30°用课件漠示“北偏东和“东偏北”,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验收鲜艳的课件来区分“--偏--°”,逐步引导下,孩子能够快的说出相对的“--偏--°”,例如“北偏东30°”,孩子能形报快发现也可用“东偏北60°”来描述具体位置。

  情镜图上的角度是直接给子学生的',并没有让学生用量角帮来实践。在下面的练习中,有一题要学生亲自用量角器来量出角度,我借此样次与学生一同复习了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但算是一举两得,在练习中,我要求学生把要量的角标由未,并且把度数标出米以混司但在后来的习题中,发现学生还是会把55°看成45°,这说明量角问题需要加强。

  教材是按“方位一角度一距离这样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出示,我遵循了这样的处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才出示了“距离”,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也比较循序渐进。“距离”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所以没有多大问题。我把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说清楚“--偏--°”上。

  从练习中,发现学生对于本课的知识点掌握的相对牢固,就是在描述其体位置上,语言不太完整,这将是今后该加强训练的地方之一。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7

  本课教学努力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并尽力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学习数学,理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培养实践能力。

  1、设计了找座位和摆图形、当邮递员的游戏,寓数学内容与游戏中,在游戏中体会两个“第几”确定位置是必要的、合理的。

  在一开始找位置的游戏中,有三个学生一开始无法找到自己的座位,学生发现是因为缺了数据而无法找到,找到自己的座位不仅要知道第几组还要知道第几个。

  在摆图形游戏中,我指定第几排第几个,学生在相应的格子里摆图形,并适量安排一些可能混淆、可以比较的位置,如第3排第5个与第5排第3个、第2排第6个与第6排第2个,这样不仅有助于掌握确定位置的知识,还进一步体会两个“第几”确定位置的方法是科学与合理的。

  2、在生活情境里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

  如“找电影院座位”的活动,为了解决“找座位的方法”等难点,利用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地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解决难点,掌握“找电影院座位”的基本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本课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1)比如在第一次教学第几排第几个时,我问学生是怎么数排的?怎么数个的?学生能够数出来,但是却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是怎么数的。在第二次教学的时候,我改变了问法:你知道是从哪里往哪里数排的?从哪边往哪边数个的?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比较顺利、容易的表达了出来。

  (2)在教学完这一课后,大家评完课后,我又有了新的设想:

  比如:在让学生选电影票的这个环节中,我可以这样开放设计:在3排7号、3排8号、3排9号这3张票中,你和你的好朋友去看电影,你会选择哪两张?这样答案就多了,可以选3排7号、3排8号或3排8号、3排9号只要去第一个剧场就可以坐在一起;可以选3排7号、3排9号去第二个剧场就可以坐在一起,也可以选3排7号、3排8号不坐在一起。这样学生的思路会更宽。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8

  1.教学伊始,出示情境图,介绍这是某某学校五年级某个班学生的座位图,你知道小军坐在哪里吗?孩子们的回答也在我的预设中,第一个孩子说道:小军坐在从左边数起第4排中的第4个;第二个孩子补充道:是第4排的倒数第3个;第三个孩子: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第四个孩子认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很明显,这个孩子已经预习了。瞧,多少的学习习惯呀!该表扬表扬的,所以在后面引出列和行的时候我特意请这个孩子做小老师介绍的)。前两个孩子表达的意思差不多,所以就请了其中一个孩子具体说了说他是怎么看的。在肯定孩子的说法后我提出了疑问:小军的位置没有变,可你们的说法却不一样,有没有一种确切、简明的方法将它们统一起来呢?使孩子们从中能够产生需要。

  2.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第几列第几行的深刻理解,我采取和他们一起用圆圈图把每个学生的座位表示出来。“第一列要画几个圆圈?”“一共要画几列?”“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围绕着这些问题再次让孩子们清晰地感知今天所学的第几列第几行是整个格子或是整个圆圈,为区分与平面图上的第几列第几行埋下伏笔。

  3.“数对”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的,教学时我没有像公开课那样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数对的表示方法,而是直接告知,然后围绕“这个数对表示什么?”“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列?”“数对中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行?”“写数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几个问题展开,让孩子们体会数对的含义和书写,并使学生初步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教学起来比较顺,因为内容相对比较好理解,所以孩子们的参与度也比较高。当然整堂课还是存在着蛮多不足的,比如:

  1. 关于在实际教室里用数对表示孩子们的座位时,第一列和第一行的确定我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表述:“站在李老师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这是第一列,这是第二列……”然而实际上站在老师的角度是从左往右确定“列”的',而同时从孩子们的角度想则是从右往左来确定,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孩子对“列”和“行”的规定迷迷糊糊,现在反思才明白关键是我在教学时没有突出以观察者的角度来规定第一列和第一行。

  2. 在教学完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全班孩子们都进行了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和表示出好朋友的座位,比比谁的反应快。孩子们很激动,因为游戏永远是他们的最爱。在游戏中,我还是照着教案的流程进行,按部就班的让孩子们知道有时候站起来的刚好是同一列的,所以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有时站起来刚好是同一行的,所以数对中的后一个数相同。课后反思,其实对于同一列、同一行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而教师则应起引导作用,比如在教师报了(4,1)(4,2)(4,3)后,可以让孩子猜猜可能接下来会报哪个数对?为什么呢?观察这些数对,你有什么发现呢?

  每节课都会存在不足,相信有了反思便会有些许进步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9

  学生已经学了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也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以及有关角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教学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堂课,我是使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的,这一堂40分钟的课,教学内容很多,而教学目标也有点高,但是课后学生的反馈是不错的,目标能够基本达成。

  一开始,我用威海地图呈现了学生的家的立体图和平面图,又单独通过描述一个学生的住处来讲解知识,这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为学生自主掌握新的`方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本节课的难点是测量角度,用角度描述方向。我用展台展示了学生的操作方法,这同时也就扩大了课堂的容量。然后一步步通过具体活动,认识观测点、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用条理清晰地语言描述某一点的具体位置,最后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练习时层层递进让学生多说,最后搜集了一些与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课前游戏、自主探究、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逐步总结出确定位置的三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从学生对

  活动的参与效果上来说,从开始探究,到巩固提高,一直采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经过反思,也找了一些不足,本节课中我侧重于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师生之间的互动,欠缺的是生生之间的交流碰撞;第二,在量角度的时候处理的不好,可能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牢固,所以在之前有必要让学生练习一下,在交流测量角度时,再继续放手让学生说说,今后的工作中会加以改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0

  一、挖掘教材、理解教材、明确目标《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二、遵循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上,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通过让学生指出赵亮同学的位置,学生开始表达位置的方法不一样,从而产生了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习“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1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清楚的加以辨认上下、前后,但不少同学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本节课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学生说出了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都是学生喜欢的,要反复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想想做做第2、4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表达语言是多样的,学生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只要求表达正确完整,不要求用统一模式的语言,更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2

  在第一单元的《位置》教学中,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结合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练习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

  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列在前,行在后”的数对表示方法,是用记忆来掌握的`。在练习中多次会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年人如果不明白道理仅靠规定或记忆,也经常将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看来,学生虽然已经学会了数对的表示方法,但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是属于记忆模糊的问题。对数对中列数在前,行数在后的表示方式,数学家或者教材的编写者为什么会这样规定了?由于我看到的资料有限,一时还无法找到教材中专家这样规定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思辨:数对中,数学家为什么要把列数写在前,行数写在后呢?这样也许会给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3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小军班级的座位图后,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小强的位置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3列第2个”、“第2排第3个”。小强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强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强是在第3列第2行。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所站位置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位置,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强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当学生学会从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本节课学生学的比较感兴趣,课堂效果较好。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4

  本节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课本是这样告诉学生的:竖排叫做列,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逻辑前提,但是让学生明白站在不同的“观测点”来观察结论是不同的,确定位置要有统一的标准,有着一定的意义。总的来讲,从课堂同学们的表现来讲,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很好的得以实现,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几个方面需改进:

  1、 课堂的引入,不是那么的有吸引力,没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统一标准作为前提,作为确定位置的需要,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

  2、 在整节课的设计时,因为知识比较简单,安排了自学环节,交流时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交流环节有些流于形式,前面来展示的面比较窄,教师引导语言没有跟上,造成学困生没有吃饱。

  3、 在学生“说数学”的训练上还要加强指导,会说、说的明白、简洁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可以省略让小老师来代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5

  苏教版的对空间观念的知识安排跨度较大。一年级上册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二年级上册用“第几排第几个”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用东、南、西、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二年级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方向;用方向词描述行走路线。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六年级下册才学习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虽然教学跨度大,但六年级的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对本单元内容已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作基础,学习起来也不困难。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也是为了和第三单元《比例尺》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设计意图:

  总体来说,设计时我结合具体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其意图在于体现新课标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反思感悟:

  一、激发认知冲突,唤发学习激情。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孩子在自然中引发冲突,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为后面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借用情境,诱发冲突,点燃激情。在教学中,我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设了“海上搜救演习”的情境,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与新知进行联接,让情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演习中,“搜救艇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不断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造成心理悬念,唤起了探究的欲望,使学习目标更明确。

  2、旧知为媒,引发冲突,促进探究。知识如同大树,新知乃是“新枝”,如“新枝”生长点处引发冲突,学生对新知会掌握得更牢。我在通过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让学

  生先确定指挥舰正北(西)的物体位置,再到确定指挥舰东北方向的物体位置,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两艘搜救艇都在指挥舰的东北方向,如何准确地描述各自的位置呢?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探究的阶梯,引领他们对旧知进行充分地思维加工、深化和发展,促进新知的形成。

  3、动手操作,酝酿冲突,感悟方法。在新知的教学和学生的探索中,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参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性认识来产生学习的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乐趣,提高自己接受知识的能力。运用直尺和量角器确定9号艇的位置时,学生在“测量哪个角度”、“怎样摆放量角器”中产生了一些认知冲突,但这种冲突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很有意义,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渐明确了测量方法,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经历确定位置全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我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确定一、二号艇的位置,明确在一个平面内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随后,通过三、四号艇位置的确定让学生明白要想知道物体的精确位置,在描述方向时要加上角度。确定五、六、七、八号艇位置的时候,学生不仅了解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而且通过反复地观察和练习,能熟练地掌握并口述出“搜救艇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九号艇位置的确定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需要孩子利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出九号艇在指挥舰的什么方向和什么距离,看的出来,孩子对于量角器的摆放和角度的测量容易产生错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先让学生说说测量哪个角,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谁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谁重合,再请学生动手操作,并且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最后再请学生到黑板上示范,这样的环环相扣使学生逐渐清晰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确定“明珠”号货轮的位置,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观测点”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要素之一。观察——交流——操作——分析——比较,这个确定位置的全过程学生是亲身经历的,也是由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实践能力,向课外拓展。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一个个实用而有效地学习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紧联系起来,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学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确定搜救艇和“明珠号”货轮的位置就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请学生运用方向和距离的方法和数对的方法在一个平面内找宝藏,并小结这两种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共通之处,将前后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拓了课堂学习的空间。请孩子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三位空间中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更是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延展到课外,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总之,本节课的,我注重让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测量、画图等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是有用的,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同时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强化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自然而然地得获得数学的素养。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6

  今天上午第二节,我执教了《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中的第一个信息窗《用数对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我先想大家汇报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

  1、在创设情景,引出课题时,播放建国60周年阅兵式资料,目的在于通过整齐的军姿让学生认识队列,为行和列的认识作下铺垫。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军营生活引入对新知识的探索,使学生充分了解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2、在行和列的学习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对行与列的认识和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老师通过手势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师学生初步的感知列和行可以确定一个具体的位置,为下面学习数对做铺垫。

  3、抽象位置图,认识数对。先认识场景图中的竖排和横排,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逐步抽象成点子图,为后面教学作了孕伏和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学列、行的合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一切显得水到渠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通过写自己,写朋友的位置所在数对,巩固对数对的理解及写法。能用数对表示出一个具体事物的位置。同时通过让同学们猜好朋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然后由点子图自然过渡到方格图,有效的完成了由具体的实物图-点子图-方格图的抽象过程。在教学平面方格图后,让学生再次回过头来表示小强的位置,用情景贯穿于整堂课,由平面到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平面方格图的理解和运用。

  4、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并会在平面方格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5、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探索活动的`终止。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教室这个小课堂,走进探索的大课堂,教学中,通过对“神舟七号”返回地球画面的回放引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自觉的去探索如何在地球上确定位置,拓展知识面。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我注重了向学生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我通过将 “小强”站在从左数第3列从前数第2行” 简化成用数对来表示,然后把人物图简化成点子图再到方格图,力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7

  一、共同的地方:

  1、明确小组学习目标。小组学习目标明确之后,每个组能带着他们的目标进行学习,并且小组长更能关注他们组员的学习情况,这样也就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精气神。在课后调查学生的想法时,学生也认为小组学习目标还是要的。

  2、学生初步学会了总结方法。学生在自学例题后,能把课本中例题的知识总结成方法或步骤展示出来。

  二、上面两点是课堂较好的地方,但也有共同的问题:

  1、学科班长的培训还不细致,例如在课堂流程中环节的衔接不流畅;在小组自学后要展示时不会观察板面选择小组展示等等。

  2、小组长的培训不细致。例如:在自学后板书时虽然有总结的步骤,但每个步骤也要明确的说明;每个组有2个组长,这2个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组长在辅导组员时辅导什么,怎样辅导可以让组员形成学习力等等。

  3、时间上前松后紧。在独学、对学、群学和预展的时间上过多,主要还是小组长的培训没有达到一个高标准。

  三、不同之处:

  1、时间方面。

  在昨天的课堂中,时间上刚刚好。一是五(2)学生他们自己的`班级,他们的小组成员是固定的,组长负责的四个组员是固定的,在小组学习时更有默契;二是他们的小组阵地是固定的,每个小组知道他们的板面位置,板面怎样规划。在今天的课堂中,从12:05——12:55超时10分钟。原因是五(1)学生到了五(2)的教室后,随便找了位置坐,小组成员临时组成,组长临时选取的,在小组交流时没有默契,并且不清楚本组的板面在哪里,这也是我特别疏忽的地方。

  2、补充质疑方面。

  今天的课堂中质疑更多一些。五(1)班能有更多的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昨天五(2)的课堂中更多是精英展示。这也是需要在五(2)班要加强的地方。

  四、努力方向:

  1、明确小组学习目标,提起学生的学习精气神。

  2、学科班长、小组长通过每节课加强培训,从细节开始。

  3、平时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多向学生要方法。

  4、努力使课堂实际尽可能的实现所备课堂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8

  今天教学了《确定位置》,学生认识了列、行的概念(把场景中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掌握了第几列第几行来确定位置的方法(确定第几列时,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时,一般从前往后数。),用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学得也很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写的时候,用括号把代表列数和行数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用逗号隔开。),学生在练习中正确率很高。

  教学例1,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场景图,知道图上有6个竖排和5个黄排。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说出图中小军的位置,再汇总学生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这些方法不能正确描述位置,最后引出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