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16 16:38: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北京》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教学反思1

  《北京》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中以“热爱祖国”为主题选编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的美景,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城楼,有宽阔的广场,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使人感受到北京是一座美丽、可爱,令人向往的城市。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对北京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对我所上的《北京》一课做以下自我反思。

  首先,在这节课中,我积极倡导了新课程理念。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三个环节为重点的教学策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了自主探究,以学为中心,尊重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地学习。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教学四种因素(即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之间的关系。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多种教学情境,创设多次参与机会,让学生自由探索、自主探究,相互协作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其次我把阅读教学的朗读感悟落到了实处。通过看图读,抓住重点词语读、分句子读、个别读、比赛读、自主读、示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导读练习,使学生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并在读中体会到了美,感受到了朗读的快乐,喜欢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同时也在语言环境中完成了课后词语积累的任务。

  还有,在这节课中,我使用多媒体优化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北京》这一课,在朗读时,要带着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读出北京的美丽、可爱。朗读和感悟本文的关键是使学生对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有真切的'感受,从而对北京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上课前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北京,少数几个去过,但对“北京”的认知也是模糊的。所以我就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直观图片,拉近了学生与北京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感受到北京的美丽、可爱,并且在课的最后让学生谈北京的变化时,播放了一组北京奥运体育馆的图片,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首都北京会越变越美丽,再次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首都的情感,使学生由衷地发出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首都的赞叹。

  当然教学中也有着许多遗憾。有时没有及时捕捉大批学生传递的信息,没有更好地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北京》教学反思2

  面对篇幅比较长的的文章,我到底该怎样去指导学生学习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细细地品读文本!在执教这一课时,我以问题导入,让学生借助预习自己解决。对于难于理解的问题,结合课文的朗读让学生一起来交流!

  首先抓住课题质疑,小松鼠看错了什么?学生有了课前的预习,能够轻松地回答出:把达尔文看成了树干!我追问:为什么它会把达尔文看成树干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课文。使读书有了针对性。

  其次,在讲解中逐句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第二自然段特别长,为此教学中,重点从达尔文的做法、小松鼠看错了、松鼠妈妈着急三个层次来理解!在理解第一层次时:重点理解第一句话!在此,抓住“观察”理解,重点感悟“生长”和“生活”的意思。以此句引出下面的故事。在对故事的理解中,抓住问题质疑:他穿着什么,去哪里玩?他发现了什么?怎么做的?在问题的创设中,使学生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一步感受达尔文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在理解第二个层次时:(对于3自然段的第5句话):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思考:小松鼠为什么以为达尔文是树干?学胜理解的很好:穿着棕色的外衣;粗糙的跟树皮似的;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很久。在此,抓住“很久”,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从而感受达尔文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对于第三个层次的理解,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来理解,抓住“急坏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感受妈妈急切的`心情!在妈妈急切的心情中,感受达尔文对动物的喜爱!通过,这样分层次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但是,由于时间处理的不是很好,在课堂上没有及时的指导学生去讲解这个故事!在以后的教学中,再把教学语言简练一些,再多还给学生一些时间!

《北京》教学反思3

  课前的情境引入采用学生们都很熟悉并且喜欢的商店购物,先设置一步计算的问题,接着就是两步计算的。两步计算的问题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遇到过,不过他们都是写的分步式,少部分学生通过预习知道会写综合式。通过学生反馈的综合式,开始本课的重点,综合计算式的运算顺序。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知道在有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加法或减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除法)再算加(减)法,可是他们不知道这种运算叫做混合运算,之前都是教乘加或乘减运算等,所以要让他们认识这种运算,再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对运算顺序进行讲解,学习了混合运算顺序之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同级运算顺序,只有乘法、除法或者只有加法、减法的算式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在上课中以及在课堂练习的反馈中发现:

  1、混合运算顺序掌握较好,不过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个在课堂上纠正过,不过课后依然发现这个问题,必要的话要一个个的纠正了。

  2、同级运算虽然很简单,但是有些学生还是会从右算起走,就我观察来看,有些觉得右边的计算简单就从右边开始。同级运算顺序应该强化。

  3、少部分学生会把混合运算顺序和同级运算顺序混淆,为了区分,我给他们打比方:加、减法是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的,我们叫1级运算,乘、除法是而你二年级学的,叫2级运算,加、减法是朋友,是一级的,乘、除法也是朋友,但是他们比加、减法更高一级,就像你们有的`同学完的游戏,大怪兽的等级就比小怪兽的等级高,乘除就是大怪兽,加减就是小怪兽,级别高的就先计算,级别低的就后计算,加减、乘除是朋友所以就按我们的书写习惯从左往右的计算。

《北京》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7个字。认识新笔画“横钩”和“斜钩”,认识“单人旁”。

  2、能用“美丽”和“五颜六色”各说一句话。

  3、了解课文内容,想想用小彩笔画画的情景,能用小彩笔给书上的画涂上颜色。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感受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

  6、初步产生热爱学生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与目标确定:

  本课共八行,六句话,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小诗。以小彩笔这一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伙伴为儿歌材料,本身具有亲和性、趣味性和潜在的视觉效果。以“用各种颜色的彩笔描绘美丽校园”为主线贯穿课文,感情基调是高兴喜悦的,诵读时要重视语感训练。

  教学目标:

  能在课文语境中及脱离课文语境时识别“小彩笔、五颜六色”2个词,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我、你、们”3个生字。能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喜爱小彩笔,体会校员的美丽。能模仿课文句型拓展想象。体会色彩的美丽和神奇,对身边的事物表象(色彩)有更高的关注欲望,更热爱我们美丽的校园。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基于此认识,我力图让孩子真正有所得,字词上,对已学过的要进行复习认读;对新出现的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文本自身的乐趣,争取当堂巩固。课件的使用力争是真正有效的,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悟。更能把握、突破难点。

  (2)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本课便是一篇与美术学科联系密切的课文。基于此认识,我努力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和中开阔视野。

  (3)创设课堂合作交流,愉快学习的氛围:

  课文描绘的景色是美丽的,感情基调是高兴,充满对小彩笔的喜爱之情。在和小伙伴的合作过程中,互帮互学,小组讨论交流,在一起读画儿歌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被调动。利用各种形式的读,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合作愉快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校园漂亮吗?

  老师把校园画了下来,你看看我画的校园漂不漂亮?(黑白画)

  你有什么好办法把这幅画变漂亮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小彩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指名读,要求把句子都通顺。

  三、品位语言,朗读成诵

  导入:

  现在我要给我的这幅画涂色了,可是老师忘记了用什么颜色图哪里了,也忘记了按什么顺序来涂色了,我要请大家帮忙,在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读出来告诉老师好吗?

  1、学生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

  2、指导读:“我用()画()”的句子

  点击课件:我用(蓝色)画(天空)

  我用(红色)画(国旗)

  我用(黄色)画(高楼)

  我用(绿色)画(草地)

  师:谁愿意和老师进行对话练习(用第一句),老师问,你用朗读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你用什么颜色画天空?

  生:我用蓝色画天空。

  师:再回答一遍,让别人听出你用的是什么颜色好吗?

  师:你用蓝色画什么?

  生:我用蓝色画天空。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画的是天空。

  师:你用什么颜色画什么?你回答的时候要让别人听出你用的颜色和画的地方。

  生:我用(蓝色)画(天空)

  师:谁愿意像我们刚才一样进行对话练习?

  师:请你和同桌一起进行对话练习。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知道我用蓝色、红色、黄色、绿色给我的这幅画涂色,我们要按照怎样的顺序图呢?

  生:天空、国旗、高楼、大地

  师:对,我们就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涂色的`。你们读句子,老师来上色。

  师:回忆我们刚才上色的顺序,自己再说说。

  师:我们再来上一次色,希望大家能够背着来说。

  师:谁能把这几句话背给大家听。

  3、随机拓展,感受校园美

  师:在这么美的校园中,你还想用什么颜色画什么?(生自由发挥,师点击课件)

  师:这幅画我们用上了这么多的颜色,一样一样的说太麻烦了,书上有一个词语就把这些颜色全包括了,你能找到吗?

  生:五颜六色

  师:那五颜六色什么意思呢?我们用联系上文的方法就知道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生说话练习。

  师:五颜六色都用上了,我们的校园变得怎么样了?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的校园真美丽,还可以怎么说?我们的校园怎么样?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用换词的方法就知道了“美丽的意思”。同学们,我们在这么美丽的校园中每天都做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你喜欢这样的学校吗?

  师:是啊,所以课文在结尾用了叹号来表达这种喜爱,谁来美美的读者两句话,可以加上你的动作表情,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生读文。

  师:你试着把前边的四句话和后边的这两句话连起来美美的读一读,带着你的表情动作。

  4、熟读、背诵

  师:谁来读一读,在别人读的时候,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在心里和他一起读,看谁能边听边把课文内容背下来。(指名读文)

  师:试着背一背。(自己练习,指名)

  师: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让大家感受你对学校的热爱。

  师:小彩笔的用处可真大呀,它可以使黑白画变得五颜六色,能画出我们心中最美的东西,面对小彩笔你想对他说什么?(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齐读第一句话。

  三、拓展练习

  师:小彩笔太奇妙了,它不仅为我们画出了美丽的校园,也为我们画出了许多美丽的东西。看一看我们在美术课上的作品,更是漂亮。我们在这里一起欣赏一下,谁能试着学习书上的语句来说一说。

  四、作业:学习书上的语句来说一说自己的画。

  课后反思:本课中在指导学生背诵“我用()画()”四句话时,点击课件学生边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快速的记忆课文的内容。

  在“你还想用什么颜色画什么的”训练过程中,随着学生的想象,点击相应的图画,丰富教材中的原有资源,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通过看画面使学生体会校园的美,为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和理解“五颜六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教学反思5

  《亡羊补牢》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孩子们一个道理:一个人做了错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在学校开展的语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三年级两位教师分别对《亡羊补牢》这一课进行了备课、上课、说课,课后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反思,课上两位老师对课文里出现的插图进行了不同的处理,以下是两位老师的教学片段

  片断一:

  师:出示挂图,问: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图上画了一棵大树,大树下有一个羊圈,羊圈有些羊,羊圈外面还有四个人

  师:你能用一个字概括说出图上的内容吗?

  生:图上有人和物

  师:你能说说图上的人和物有什么关系吗?

  生:一个人养了几只羊,羊圈破了个洞,街坊劝养羊人修羊圈。

  师:你们从图上读出了这些内容,那么课文里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则寓言故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片断二:

  师:出示挂图,同学们刚才我们对《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你能结合插图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吗?

  生1:因为养羊人听了街坊的劝告,把羊圈修好了,再也没丢过羊。

  生2:因为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他觉得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什么用,第二次又丢了羊,他后悔没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所以他才把羊圈修好了。

  师:课文插图是辅助理解课文的,你能结合插图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这则寓言故事吗?

  生:复述(略)

  反思:

  课标在教材说明中指出:在语文教材中,图像系统是配合文字系统的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也是影响学习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忽视课文插图的价值和作用和重视课文插图的价值和作用,教学效果是不同的。第一位老师是借插图的内容引出寓言故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位老师是在理解了寓言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插图,用“因为…所以…”句式说图上的内容,并利用插图内容复述寓言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寓言故事,进而明白寓言阐述的道理。这两位老师都重视了插图的作用,在理解课文过程中起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新课程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课文浑然一体,相互印证。这些插图不仅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具有欣赏性,艺术性,而且自身蕴含着丰厚的教育价值。有些插图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透露着人生哲理,态度价值,人文信息等等。老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插图中获得教益与启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课文中的插图能赋予学生一定的精神成长的养分,奠定学生基本的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关注插图的合理使用,使其产生应有的教学效益。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运用插图

  借助插图,帮助学生认识事物

  刚入学的儿童由于年龄小,知识少,他们更喜欢课文中生动形象的画面。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能使他们对该事物有具体形象的认识。

  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对于有些课文,学生不易理解,借助鲜明生动的课文插图,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插图提供的画面,充分想象文字所蕴含的内容,帮助理解。

  1、插图,初步感知。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的彩图却兴致勃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插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行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紧密结合。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插图,总结课文。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

  借助插图,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复述课文。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背诵较长篇幅的课文,如果死记硬背,必然事倍功半,但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那些故事性强又配上像连环画一样插图的课文,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课文插图来帮助记忆课文。

  借助插图,培养观察力。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教师要紧紧围绕大纲要求及本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能力。只要坚持长期、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借助插图,培养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

  一幅图上的事物,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课文里的插图。

  鲁迅先生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某种意义上说,插图就是对某些文字语言信息的艺术放大,具有文字所没有的不可替代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插图,赋予插图新的生长点,赋予插图新的教育价值。

《北京》教学反思6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呀?

  2、说说自已在电视上看到的北京,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说说自已印象中的北京。

  3、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北京的。板书课题,学生跟着写。

  二、初读感悟

  1、小组练读课文。请小组同学自已安排读的方式,可以齐读、个别读,也可以分段读。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2、出示含生字的词语,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已认识哪些词语,领大家读一读。

  3、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4、各小组轮流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也可以派代表上讲台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我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段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小声自已读课文,自已体会。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众哪几个方面讲了北京的美丽?

  3、再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已又认识了哪些四字词语,结合图体会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已知道的词语来形容它的美。

  4、说说自已知道的北京的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及公园。

  5、朗读感悟北京的美。

  四、再读抒情。

  1、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读,读出喜爱与赞美。

  2、展示读,选出自已读得好的,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评

  第二课时

  一、朗读欣赏:

  1、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还记得语文课上读过的我爱北京,我爱天安门,还记得一首歌里唱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地聚焦于北京。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京剧、茶馆,读到胡同、四合院。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北京的美。板书课题:北京,学生跟着书写。

  2、老师范读,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已的感觉。

  3、学生读,老师欣赏。

  二、感情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部分背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同桌互相背诵、交流。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认读课后的四字词语。

  2、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并用这十个词分别组词。

  3、说说可以用哪些方法记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优、阴、坛、城、图

  熟字减偏旁;央、交、旁

  编字谜:在大房子里过冬(图)

  形近字:巾市

  找相同点:城和坛都有土字旁;国和图都有口字框。

  4、练习书写;

  1)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央字,并让学生说明要注意的地方。

  2)请学生当小老师,范写交字,再评议

  3)其他生字由学生讨论该如何正确书写。,然后书空、描红、临写。

  四、实践活动:

  1、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放在教室里展示。

  2、交流北京有哪些变化?

  教学反思:由于学生都是来自农村,没有去过北京,在学习《北京》前,我收集了有关北京的图片、文字资料。通过介绍资料,使他们对北京有了初步的认识。等到上这一课时,他们就能融入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内容。如天安门广场的宽阔、立交桥的纵横交错等。这时我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如告诉学生故宫非常大,来回匆匆走上一趟也要三个多小时;然后出示故宫全景图给他们欣赏等等,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我的调动下,孩子们更想进一步了解我们的首都,我就趁热打铁,把找到的资料拿出来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而且也对从多角度了解了北京──这个美丽的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融入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对北京的了解中,增进了与小组伙伴们的合作,同时也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可谓一举多得。作为教师要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和意识,结合自己的工作与学习,不断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探索。我觉得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教师真正转变角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北京》教学反思7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大笔、“俗白”风格、京味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全文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基于此,课前播放音乐“喜洋洋”,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喜庆”。由于此篇课文描写的内容和绍兴风俗大同小异,在课前让学生回忆自己过年时的.场景,更加激起学生的兴趣。由于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学生乐于朗读,因此将朗读作为了课堂学习的重点。

  课前自由朗读。通过自由朗读,让学生自己找喜欢的语句,自己好好读读,读准难度字词,读通句子,由于是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然读得声情并茂。

  默读:通过让学生找找哪里是北京的春节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通过快速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快速寻找。默读找出文章重点节日。得益于前段时间一再努力的培养,孩子们预习完成的很不错,时间段很容易找的到。之所以分段,一是教学目标中要求;二是有助于下步教学环节。想说下语文习惯的养成。

  此外,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运用快速阅读、默读、学生示范读、小组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将北京别具京城风味儿的春节读得淋漓尽致。

  另外,结合课外链接的资料袋,品析两篇欣赏文章的特点和不同点,让学生从小角度出发,着手“除夕”热闹场景,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让学生写写自己过大年三十时候的场景,将书本知识内化,学以致用。

《北京》教学反思8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因为在讲授本节课时,我们的新年刚刚结束不久,学生对自己及家乡春节的习俗还记忆犹新,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厚。这样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的兴趣,通过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留意生活的'良好习惯。

  我在课堂上注重课本和阅读衔接的联系。将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和梁实秋的《过年》、斯妤的《除夕》作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区域不同的年文化、年习俗及不同阶段的人物心理。

  在本节课结束后,我将绘本《斗年兽》带入了课堂。过年时,孩子会领红包、放鞭炮、贴春联、穿新衣,但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这些习俗的由来。《斗年兽》正是讲述过年习俗由来的民间故事。当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或丧失了原来的意义时,我们应该让孩子从民间故事里,体会到祖先的智慧,了解文化传承。本以为学生会觉得很无趣,可是,没想到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听得特别专心。

  相信,只要我们每位语文老师都能通过课内阅读挖掘课文阅读的材料,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孩子们都会爱上阅读,并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他们都会显出绝对的优势。《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北京》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有4个多音字“宁”、“系”、“压”、“弹”)及新词。

  2、读写指定的词语。用“宁静”造句。

  3、朗读课文。自选两小节背诵。

  4、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

  5、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其中有4个多音字“宁”、“系”、“压”、“弹”)及新词。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探索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太空中的奥秘需要我们一起去探索,但是我们一定要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下面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小朋友他观察到了什么?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的字音。)

  3、小组互相检查,评议。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1)读一读,指名读。

  2)重点指点读音:岂辐宁系压弹

  3)重点指点字形:熔妥氢

  2、指名再读,读正确。

  3、把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作业:必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选两小节背诵。

  2、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

  3、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4、读写指定的词语。用“宁静”造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探索太阳系的秘密。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气,有基础的学生试着背诵。

  2、默读课文,思考: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Y1]?

  3、汇报,指导朗读,背诵。

  4、自己试着读出语气。

  5、小组间互相读一读。

  6、展示读——评读。

  7、练习背诵。

  8、汇报背诵。

  9、用“宁静”造句。(指导造句。)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四、作业:搜集其他行星的名称。

  [Y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句,了解不同星球的特点,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北京》教学反思10

  1、教学目标有效整合。识字、解词、指导朗读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我没有将这几个目标割裂开来,而是将它们有机地融为一体。例如,在学习理解第二段介绍天安门的内容时,我先引导孩子看照片,引出“红墙”、“黄瓦”,通过读词语加深对生字“瓦”的印象,然后引出“庄严”,告诉孩子“庄严”是庄重、严肃的感觉,让他们结合生活经历用庄严说说某一个地方、某一种场面、帮助孩子积累词语“庄严的天安门、庄严的人民法院、庄严的升旗仪式、庄严的阅兵仪式”,既帮助孩子理解了“庄严”,又在反复练说中加强了对“庄严”字形的识记。最后出示句子“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请孩子们通过朗读把天安门的特点介绍给大家。这样,朗读的指导也水到渠成了!

  2、词语教学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随文理解,将语言学习跟思想内容的理解融洽结合。例如,第二段中,要理解的词语很多,“红墙”、“黄瓦”,我让孩子看照片理解;“庄严”,在看了“红墙”、“黄瓦”的天安门照片后,让孩子谈感觉,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庄严的某个地方”、“庄严的某个场面”,将抽象的“庄严”演绎具体,可触摸。再如,“宽阔”的理解,我将孩子们熟悉的宁波天一广场与天安门进行比较,告诉孩子要10个天一广场才抵得上一个天安门广场,让孩子们对天安门广场的`“大”,产生具体印象。通过多种形式自然地进行词语教学,帮助孩子理解、积累语言。

  3、句子教学有待进一步探究。本课教学十分扎实地落实了字词教学,但句子的教学却有所忽视。第三段中有几个优美的长句,没能很好地抓住句子特点,进行句子教学。例如,“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这句话很长,可以一步一步引导孩子理解:(1)读句子后,问:这句话讲什么!(2)草坪和花坛在什么地方?(3)草坪和花坛是怎么样的?这样引导孩子理解句子、读透句子,促进孩子朗读时的逻辑停顿。句子教学方面出现的欠缺将在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摸索、探究。

《北京》教学反思11

  本课叙述了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课文从天安门广场的四周和中央的建筑,北京的大街和立交桥的特点以及主要名胜古迹和公园介绍了这座文明中外的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

  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建筑。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有一定难度的。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难点为: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习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通读,使学生对本段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感知。接着我把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了北面天安门城楼的一段话出示。请学生找出这段话中表示方位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让学生初步明确城楼、小河、石桥、华表四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用学生制作的图片请学生在黑板上动手放放;放城楼、石桥、小河、华表的位置,并要求一边放,一边按方位的顺序来介绍天安门城楼北面的景物。

  在介绍完“北面天安门城楼”的建筑后,我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深入,让学生结合广场南面、西面、东面及中央的建筑物画一画,并让同桌之间看着画的图片介绍介绍,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指名到黑板上用图片代表建筑,把建筑放到合适的位置,再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把这些和北面的建筑放在一起,这样就构成了整个第二自然段的景物)

  这样让学生通过看看、画画、说说、放放把抽象变为直观,并调动了学生的手、脑、眼、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难点。

  最后,我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北京》教学反思12

  刚过春节,正好知道赵xx春节是在福建过的,并且去了客家土楼。了解一下其他同学,有不少去过云南和福建的。我感觉这一课好讲。

  这是一篇展示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里面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的竹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继续采用上两课的方法,让学生主讲。谁知这次却把学生引入了另一条路。由于两位同学还沉浸在异地风情的回忆之中,他们除了课文讲到的内容,还给同学们讲了一些有趣的见闻和传说。我们也知道,导游为了提高游客的`旅途情趣,往往会对一些景物、传说加以演绎,并不是真正的历史。这一下,去过这两个地方的同学纷纷补充一些轶闻趣事,同学们的兴趣都上来了,课堂也掌控不住了。这就是自己对学生的预设不充分,课前也没有很好地指导学生如何去讲,导致课堂失控。

  备课,无论是哪一类课文,都要深入研究教材,备教材,备学生,还要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抓住重点,点拨要有目的有方向,真正把语文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体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北京》教学反思13

  《北京的春节》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课。这篇课文描绘的是春节的节日习俗,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腊八节、腊月二十三、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几个特别的日子,文章详略得当,作者选取“腊八、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十五”进行详写,而另外几个时间段的事进行略写,文中列举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使人情趣盎然,又增长见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也是学生们最喜欢、最盼望的一个节日,所以在上这节课,学生们的兴趣很高。为了能使学生在课堂中轻松的理解课文。首先、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习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两遍,诵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2.识记字词,给生字和多音字注音,并在文中圈出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搜集有关作者老舍和有关春节的资料。4.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5.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收获,请写在书上。

  通过课堂实践,我落实了“预习”教学环节,起到较好的效果。

  一、有效的预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方法。

  本节课我在课前引导了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了预习,由于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比较到位,能够读准字音,对于容易写错的字,学生交流了自己的记字方法,借助了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课前的朗读、默读能够整体把握内容,理清了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这是本节课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学生之前做了预习,填写了表格,就能够整体把握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起到较好的效果。

  二、重视课堂上的交流、进一步体现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在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细读课文,和老师一起填表汇报,并了解详写的几个日子(腊八、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十五),找出是围绕哪些字词展开描写的,画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初读体会年的味道。再感知,批注这几个节日里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结合我们本地春节的一些习俗,进行对比,感悟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安静和正月十五的高潮。最后、我安排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自己家乡过春节的习俗,学生理解了课文,学会了写作方法,加之课前搜集了关于安康春节的资料进行了交流感悟,自然写起来就得心应手。

  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对于收集资料方面预习做得不够好:课前让学生去搜集各民族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在预习过程中我总是希望学生能搜集很多的资料,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库。但是,从这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搜集来的信息资料是原始的、零散的、无序的,课堂上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汇报,而且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如何融入自己的思考,挖掘出有实用价值的资料为课堂教学服务,是十分重要的。我想在以后的预习中应该教会学生精挑细选,选择有用的材料为自己服务,逐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才是新时代教师应该交给学生的一项本领。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了预习还应该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学生搜集的资料不在于多,而在于有效。在以后的课堂我会让学生大胆地在资料当中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小故事也可以。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把搜集的资料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这样的预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北京》教学反思14

  一、选择并确定挖掘、拓展、积累与运用的词语。

  《北京亮起来了》围绕“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一句,描绘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辉煌明亮的夜景。课文语言优美,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和几个比喻句,让课文增色不少,是引导学生品读、积累的好材料。根据具体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学生的要求,我们预设了以下词语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焕然一新”、“犹如”、等词的意思。会用“犹如”换词、说话。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把课文中的新词、关键词、语言训练的重点词作为训练点,或突破文本理解的重难点,或感悟首都夜景的美丽,或进行拓展,或进行词句训练,做到词语教学课课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

  二、以读为本,读有目标,读有层次。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习中我采取了大量的、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的活动。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然后逐句分地点采用自己读,指名读,合作读,开火车读,男女赛读,齐读等形式,接下来添加去掉部分词语的小练习,找生填读。学生在读之前心中有明确的读的目标,这样的阅读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每一步都扎实有效。并且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情况,在每句开头加上“北京亮起来了”适时引背,使学生充分感受首都北京夜景的美丽。

  三、充分感性,建立表象。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亮丽的画面,让学生在抽象的语言文本的基础上对课文有深刻的感性认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直观的画面,与文中一个个美好的词语相呼应,又有利于学生建立表象,形象的理解词语。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变枯燥为生动,这一点尤其突出表现在低年级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手段应用得当,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地了解文章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看画面,加以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词语提供了便利。

  四、理解、运用词语,使之内化。

  “生活即课堂”。低年级学生尽管年纪很小,但也有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教学时,可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感受来理解、运用词语。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焕然一新”是理解的重点,围绕这个教学重点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我们现在看到的商业街繁华、热闹,以前的王府井大街、西单大街可不是这样,你们想知道吗?

  (出示图片,简单介绍,体会“焕然一新”。)

  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具有悠久的历史。50年代,各种杂七杂八、叫不上来名目的小摊小贩,云集其中。现在经过改造和整治,已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购物、餐饮、娱乐、服务、办公为一体的整洁、文明、繁华的商业街。

  在这段教学环节中,在初读感悟的基础上,采用新旧照片对比、情境接读等形式,让学生感悟“焕然一新”内涵,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运用,让学生运用“焕然一新”在不同的情景中说话。

  第三段有一句:“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请学生给“犹如”换词,学生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轻而易举的理解了“犹如”就是“好像”、“就像”的意思。

  此外,配合图片,提出问题,“立交桥为什么像彩虹?”引导学生观察立交桥上那斑斓多彩的灯光,色彩不一,随着立交桥绵延到很远很远……这种形状,这种色彩,像极了天上的彩虹,弯弯的,多彩的。这时,如果向学生出示一系列美丽的灯光:明亮的照明灯、投射很美的草坪灯、变化多端的喷泉灯、异常亮丽的礼花灯……让学生展开自由的想象,运用“犹如”一词,夸夸自己看到的灯光,效果会更好!在看图想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内化了“犹如”这一词,并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北京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灯光,感受到了夜晚的北京那独有的丰富多彩的美丽。

  这里省去了枯燥的文本分析,依托文本,在理解、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举一反三,在进行发散、创造性思维训练、语言训练的同时,加深对词语的深层理解,使之不断内化。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如果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抓重点词句的理解,适当地引导学生感悟、运用,这无疑会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

  五、爱祖国,夸家乡。

  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师:北京的夜晚更加明亮,更加辉煌!(出示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图片)

  师:这些雄伟的建筑,让世界人民都为之瞩目,为之赞叹!

  生:谈感受!

  师总结:是啊!作为中国人,我们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其实,我们家乡济宁的夜晚也非常明亮,夜晚的新世纪广场、五光十色的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把广场装点成了漂亮的小姑娘……我们爱首都北京,我们也爱家乡济宁!

  老师相信,只要有每个人的细心地关注,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咱们济宁也一定会更加明亮!更加辉煌!

  六、存在的问题

  1、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身的基本功还要不断的加强,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语言文字的功底,才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让每堂语文课都能充分让学生感受中华语言的魅力所在。

  2、要让孩子写的充分:

  语文教学中每堂课都要安排写字练习,而且要让学生写的充分,写的从容。我这节课中由于前面的阅读的环节用了大量的时间,造成写字时,只剩了短短5分钟,所以学生写字写的很匆忙,写字的效果不高,为学生留下了书写的负担。为了克服这一点,我想,今后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好时控,为写字留下充分的时间,加大课堂的密度,提高40分钟的效果。

  3、教师的评价语言上要更丰富、更具有激励性,才能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抓住课堂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既有精神的熏陶又有精神的享受,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北京》教学反思15

  我上的《实际问题》一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理念。课堂上我面带笑容,学生信心十足。

  这节课,我做得好的方面有:

  1、充分利用了教材、多媒体资源。

  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处理了例4主题图,使之成为了以学生买东西的经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学习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抓住契机,及时正确引导。

  尤其是当学生说出算式时,老师特别问到:为什么这样列式?这个算式是要算什么?紧接下来又把不同的想法的孩子叫起来说,从而告诉学生思考问题可以从两个方向去着手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如何进行思考的方法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帮助。在课堂练习的补充方面也考虑了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的问题。 3、以全体学生为主体。

  在进入新课学习之后,学生的每个问题的提出、解决,从回答问题到列算式,老师都时时提醒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上一遍,这样既帮助了学生理解,又让其他的学生见识了别人的思路。

  不足之处是教师对个别的学生的评价不到位。

  以后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地方,

  1、一味追求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忽略了一部分后进生的学习。如:在做练习题时还应带着学生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让学生看看图中给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要求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都说出来,然后再做。

  2、注意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